□文/黑白
单个的城市像失恋的孤男寡女,形单影吊,如果给城市配对,城市就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活起来,一如小家碧玉配上多情才子,郎才女貌又门当户对,怎么看怎么喜人,比如上海与香港、南京与成都、杭州与苏州——
城市之间也一如男女之间,不能搞拉郎配,如上海配海口一如濮存昕配赵薇,这是瞎配,它们在气质上是完全不相同的类型。上海要配只能配香港,一个在长江三角洲,一个在珠江三角洲,一样的金融起家,一样的华洋交杂。上海犹如阅历深广卓有成就的成熟男子,对香港这个娇小美丽时髦洋气的女郎情有独钟,太多共同的基因使双城之间互生爱慕暗送秋波惺惺相惜。激情过后孕育出一个全新的生命——沪港文化,一种交融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有中国特色的都会中产文化。像上海与香港这样登配的双城之恋国内可以列举很多:西安与北京、厦门与青岛、深圳与广州。
北方的城市有一种雄浑与大气,略显脏乱的街道、宽敞通天的马路、古宫红墙、暮色时分隐隐的晚钟——眺望北方的天宇,无论在西安还是在北京,我都有一种进入苍茫历史的缅想与回忆。感觉上,北京与西安更像一对憨厚质朴的哥们,你有大栅栏,我有骡马市,你有肉夹馍,我有大碗茶,粗犷中有朴素,阳刚中有亲切。我是南方人,南方的城市更适宜我安家,比如南京。南京我太熟悉它,从秦淮河的浆声灯影到栖霞山的清风明月——每次进入南京总有一种秋凉的滋味掠过心头。南京人散漫,南京诗人很多,南京底蕴深厚又有风情。和南京般配的城市是成都,成都人据说好象都不工作,双休日流行的习惯是一帮人开车到郊外花一百块钱“认”一棵正在开花的树,在树下打牌搓麻,谈情说爱,春天树上花开了,赏就是了;秋天枝头果熟了,尝就是了。成都诗人画家太多,成都的茶楼茶馆遍地都是,一条叫窄巷子一条叫宽巷子的马路茶楼一家挨一家,文人墨客一孵就是大半天,最出名的茶楼叫庄稼地,门口种着大片的油菜花——成都与南京风格一致,是一对姐妹,是那种大富大贵过的饱读诗书有点家底的姐妹,看淡了世事,骨子里讲究享受,爱吃又慵懒,虽流落民间归于平淡,但言谈举止间仍不失大家风范。若有心再往南边走,城市风味就渐渐流变,如深圳与广州,一样的活力一样的性感,在大海边摆酷作秀,好得像是一对连体兄弟——
城市也像人,有的轻浮有的厚道、有的稳重有的花俏,芜湖为什么会出年广久和小燕子,上海为什么能出阮玲玉和张爱玲,西安有贾平凹,北京有王朔,表面上看都是偶然,但偶然中其实都是一个市井文化生发的必然。给城市配对其实是给城市做对比,一经对比就会发现城市的气质其实就是居民的气质居民的文化,从市民身上你肯定能看到这个城市模糊而又清晰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