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铜川市陆续有16888名下岗职工出中心,占下岗职工总数的35%。近期,铜川市总工会对市耐火厂、市灯泡厂等7户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状况调研表明:出中心需要有情操作。
据对7户企业出中心的813人调查:与企业未解除劳动关系的400人,占49%;解除劳动关系的300人,占37%;退休、死亡人员102人,占13%;有11人重新在企业上岗,占1%。
经济利益难保障
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按职工工作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平均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据调查,铜川市企业每解除一名下岗职工的劳动关系,要拿出6000元的经济补偿金,今年陆续出中心的下岗职工16888人,共计需要资金超过亿元。但由于大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根本无力支付这部分费用。
不仅补偿金难落实,就是企业长期拖欠下岗职工的工资、医疗费、集资款或欠交、挪用职工的社会保险金亦不能及时处理。据对7户企业下岗职工调查,企业拖欠工资212万元、拖欠医疗费73万元,拖欠养老、失业金466万元,欠招工集资款481万元,欠住房集资款123万元,共计1355万元。就铜川市灯泡厂为例,多年来已累计拖欠“三金”252万元,集资款277万元,医疗费13.6万元,职工工资78.73万元,共621.33万元,这些长期累积的债权债务,企业基本没有支付和清偿能力。
医疗费用无着落
下岗职工的医疗保障状况可分为两(类):一类职工出中心后,进入失业保险,失业金中有12元医疗费;另一类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由于企业停产,又未参加医疗保险,内忧外患,根本无力报销任何医疗费用。
铜川市纺织厂一名职工出中心后,劳动关系仍挂在厂里,今年查出患了肝癌,多次找厂里给了5000元,不到三天花完又来了,企业实在无力支付,职工只好拖着。不少下岗职工几年不见人影,一有病就来找厂子。一些企业眼下也正与医保单位联系这部分人的就医问题,以减轻企业负担,但参保钱还得职工自己拿。这部分下岗出中心人员未参与医疗保险,小痛小灾勉强对付,一旦患重病,却是企业一个重大隐患。
再就业仍旧很难
铜川市耐火厂下岗职工崔小丽出中心后,先后卖过菜、看过摊、经营过餐饮,干了不到一年,反欠了外债,丈夫下岗至今也无任何收入,一家三口仅靠每月90元的低保费维持生计。
这是下岗职工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则是再就业难。据对铜川市部分下岗出中心职工调查,下岗职工找到有固定收入工作的占16.4%,从事无固定收入工作的48.6%,未找到工作或赋闲在家的占35%。下岗职工从事新的工作的主要渠道:一是从事汽车运输、饮食等服务业;二是打零工,或季节工,如家政服务、摆摊、回乡务农等;三是参加劳务输出;四是被原企业聘用。
据对31户下岗出中心人员调查,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12户,占39%(其中月收入60元左右的9户);117—200元之间的15户,约占48%;200—280元的4户,约占13%。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