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铁拐李”王重学

2023年10月16日

冬日的斜阳显得有些浑黄,80岁的退休教师王重学拄着拐杖站在“18D”楼前。这座居民楼历经几多坎坷终于落成,虽然采光和结构都不甚理想,但26户人家十几年的回迁梦毕竟能圆了。想到这,作为西安市东关古迹岭上千户拆迁户代表之一的他,落涩中略感几分宽慰。

本来,从灞桥区教育局退休后的王重学,一直过着一种相对闲适的生活,看书、下棋、散步,享受天伦之乐。是1991年开始的古迹岭拆迁遗留问题打破了王重学平静的老年生活,将他推向了风头浪尖。

由于种种原因,古迹岭1458户拆迁人的利益一再被侵害,开发商一再的承诺屡屡,成百上千户拆迁人十几年不能如愿回迁……这一切的一切令正直的王重学再也坐不住了,他开始自费订阅各类报刊杂志,收集反映拆迁问题的报道,连同各级政府出台的各类拆迁政策文件,归档整理成册,供需要的群众查阅。同时,他积极向上级政府反映当地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因为心直口快、好打抱不平,王重学很快成了古迹岭一带的“名人”。

2000年,年届77岁的王重学,在居民的推举和区政府的支持下,成为古迹岭拆迁群众的首席代表。

由于是群众组织,没有办公室,也没有办公经费。于是,王重学的家便成了居民们倾诉、咨询、商讨的场所,最多一天他家接待过13茬来访群众,倒茶、递烟、记录、汇报、交涉……全心全意维护群众利益成了这位耄耋老人的生活内容。因此,一年半时间里他家的电话费比平时多了1300余元。

为了准确向政府部门反映问题,王重学不顾年迈体弱,实地测量制作出一个平面图,把开发商卖掉的楼位涂成红色,给居民分住的涂成绿色,正建的涂黄色。这种“有理、有据、有节”的严谨作法,使古迹岭拆迁问题很快引起西安市政府的重视,被列为碑林区十大拆迁遗留重点项目之一。

三年来,为了群众利益,王重学跑市信访办、拆迁办、综开办、处安办等相关单位,上情下达,来来回回跑的结果是:群众的非理性冲动得以相对克制,开发商在千百双眼睛的紧盯下不敢过分肆无忌惮……而王重学非但没有得到任何回报,而且还牺牲了自己的利益。至今,王老师的两套房子都没有着落,两个儿子也都是无房户,双双下岗后,大儿子一家和他生活在一起,靠着他千八百元的退休金维持生计,小儿子一家在外租房艰难度日……这些,是老人和家人心中长期抹不去的伤痛。

得知王重学的有关情况后,这次分房时,处安办领导和开发商一致表示给他分一套,按说这也算情理之中,人心都是肉长的,望着家人殷切的目光,王老师犹豫了,可转念一想到其他几百户仍在“流浪”的人家,老人还是把自家的利益排在别人之后,他坚决向家人表示:“作为居民代表,最后一套房子才是咱家的,我不能让人在背后戳脊梁骨呀!”

拆迁户宋冬丽形象评价王重学是“铁拐李”,背着药葫芦,给人看病哩,自个却是跛子腿。可老人就是这么个人,一生都在为“名利”操劳,按他的话说,这“名”是“一世名”,这“利”是“众人利”。

本报记者 刘公望

上篇:“三个文件”解读提要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11/20031126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11/26/32117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