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私塾”现象让教育偏离正轨

2023年10月16日

当前,部分在岗中小学教师课余时间办“私塾”已成公开的秘密,各种名目的辅导班、提高班、兴趣班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使学生和家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许多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家庭对此反映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坚决刹住这股不良风气,让教育回归正常轨道。

是“辅导”还是“创收”

据调查,一些中小学教师(包括个别大学老师)利用课余,私自招收学生进行所谓的“课外辅导”,有的独自单干,有的几人合伙,科目几乎涉及中小学的所有课程,另外还有诸如音乐、美术、围棋、舞蹈、体育等兴趣班。学生少则三五人,多则数十人。时间一般在双休日,有的在下午放学后或晚上。收费多按小时计算,每人每月视科目100—300元不等。更有甚者还直接招收寄宿学生,吃住全部在老师家里,每人每月学习、生活费用400—600元。

办“私塾”的教师名义是辅导提高,或培养爱好兴趣,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但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一位细心的中学生说,老师有意无意地将课堂内容或教学重点放在辅导班上讲,采取暗示或要挟的手段,迫使学生“自愿”参加他们办的班。一企业子弟小学校长告诉笔者,一些教师兴趣在课外办班搞创收上,很难全身心投入本职教学工作,这势必影响学校教育质量,损害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甚至误人子弟,尽管他们是少数,学校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可效果不佳。

学生与家长不堪重负

家长让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的心态较为复杂。有的学生平时成绩就不好,自觉性差,家长希望把孩子交给老师多管一管,达到提高的目的。有的甚至权当老师替自己“看娃”。有的学生本身成绩较好,但家长唯恐孩子落后于别人,因此不敢怠慢。有的“迫”于周围人都送孩子去辅导,自己也就跟风看样子。还有些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望子成龙心切,只好节衣缩食把孩子送去辅导。如此一来,“私塾”愈办愈多,收费也随之水涨船高。

现在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本身就较重,再参加各种辅导班,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据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在城市居民的各种消费中,“子女教育费用”高居榜首,居民储蓄的主要目的和未来3年消费投向占据首位的均为子女教育。作为普通职工,每月的收入有限,既要养家,又要供子女上学,经济状况捉襟见肘,面对高收费的辅导班,却忧心忡忡,无能为力。

“私塾”冲击素质教育

在许多家长甚至教师的潜意识中,素质教育就是培养特长,让孩子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强,这是助长辅导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私塾”的最大危害也在于此。笔者的一位同事是个老三届,她起初迷信课外辅导,从小学开始,就给女儿报了美术班、书法班、篮球班、奥数班,请了英语家教,找班主任让娃当班长、中队长、鼓乐队指挥,一门心思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结果娃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学习成绩平平,勉强考上了初中,却进不了重点班,于是又是托人进重点,又是忙着找辅导班,好不辛苦。马上就要上高中了,可女儿的学业还是没多大进步,搞得她后悔莫及。

(群言)

上篇:没有了
下篇:莫饮“狂泉”水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11/27/32121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