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足迹深嵌星球间

——记航天四院源院长、中科院院士邢球痕

2023年10月17日

霜叶红于二月花。对于73岁的邢球痕来说,他人生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刻在今年初冬到来了!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03年新当选的58名院士名单中,他是陕西省唯一新当选的院士。这是国家对邢球痕从事航天固体事业40多年来所取得的卓越成绩给予的充分肯定和最高荣誉。

初出茅庐显才华

美丽的花朵,人们都羡慕她现时的明艳,却不知当初她的嫩芽曾浸透了奋斗的血与泪。

1949年,19岁的邢球痕从浙江省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毕业后参军,进入解放军三野特种纵队特科学校学习。1953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军工”炮兵工程系固体火箭武器专业。寒窗四年后,同样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火箭发动机研究室工作,从此,他的一生与“固体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火热的1958年,为使中国的火箭发展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国家从苏联引进了近程导弹的资料,从仿制开始起步。1959年9月,邢球痕被任命为“老五院”一分院三部固体火箭设计组组长,承担起仿制的“543”固体助推器的任务。作为总设计师单位的代表,同时担任驻太原743厂工作组组长,他帮助工厂消化引进的图纸,解决关键材料问题。在一张张堆积如山的图表中移山填海,细心的邢球痕与吴一正等同志一起,凭着扎实的学识和严谨的精神,发现了图纸与工艺文件中的20多处错误,一一记在小本上,向驻厂的苏联专家反映,得到了认可。随后,邢球痕又与同事一起,一一将错处改正,保证了工厂加工产品所需。后来苏联驻北京“543”总代表得知此事,“老大哥”除承认图纸确实漏洞百出之外,又惊诧年轻的邢球痕不仅具有精心钻研的劲头,还具有如此精湛的专业知识,竖起大姆指称他为“很有才华的人”!

果敢决断出绝招

一些同邢球痕共事几十年的研究员谈到他时都说:“他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奠基人。‘固体’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他都亲历了,还是主创人之一。”

70年代初研制某型号发动机摆动喷管时,遇到了“拦路虎”:原小样试验都成功了,但进行大试验就因喷管烧穿造成失败。04一级发动机有4个喷管,其中任一个喷管有故障,试验都可能失败。失败一次浪费很大,对此邢球痕出了主意,不用04,而用同样直径的另一种现成的厚壁试验发动机及配一个喷管做试验,该发动机可重复使用,单喷管又比四喷管试验少了四分之三的装药量。用此法先后做了几次小试成功后,再正式上四个喷管,一次,果然就成功了。邢球痕的好点子既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又保证了产品质量和进度。 (下转二版)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12/20031202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12/02/32623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