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井深情绵 放歌关中

——记开拓创新的蒲城县煤矿

2023年10月17日

11月的关中平原,寒意初临,然而,地处关中盆地东部的蒲城县煤矿却四处传诵着一个喜讯——“矿长当选劳模了!”……蒲城县煤矿以及它的掌舵人原建奎能给记者一个怎样的惊喜呢?

蒲城县煤矿属地方国有煤炭企业,其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26公里的高阳镇境内,井田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1.7公里,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探明煤储量达1885.16万吨,颇富规模。

该矿于1968年崛起于一对废弃的小煤窑,历经了1976年、1982年两次改建之后,年产原煤达21万吨,下设“两井一厂”。随后,1988年经陕西省计划委员会批准,该矿由年产21万吨改扩建为45万吨规模的矿井。

路漫道坎坷,泪汗湿衣襟。当该矿正沉浸于热火朝天的“45吨改扩建工程”中之时,由于政策的原因,这项工程不得不中途流产。1995年8月2日,矿区又遭受了特大暴雨袭击,导致矿井全部被淹,井下设备也全部毁于一旦。此次灭顶之灾致使企业元气大伤,无法维系正常生产,停产达两年之久。

然而,风雨之后,一轮彩虹高悬天际,绚丽无比。1998年4月对蒲城县煤矿数百名在职和离退休职工来说不仅是一个值得特别欢欣鼓舞和永远铭记的日子——以原建奎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成功,走马上任。党总支书记原满山、党支部书记周顺乾、工会主席王维华、副矿长韦振华,他们精诚团结,引领着企业渐渐步入了辉煌。

而翻开矿长原建奎的人生履历表,他已然在黑黑的煤堆里摸爬滚打了24个春秋,他历任采煤班班长、采煤队队长和县矿副矿长等职,不仅磨砺了扎实的基层工作经验,更是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上任伊始,在县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他与矿上其他领导一起精诚团结,面对县矿所面临的诸多棘手问题,审时度势,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之后,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随即出台,企业也逐步走出了举步维艰的困境,迈上了一条条恢复兴盛之路……

“面对一片凄凉的矿区,我当时几乎要落泪。”这位坚强的关中汉子回忆着,一时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

痛定思痛,神采飞扬。他先是改组领导班子,选拔任用了一批肯吃苦、能创新、敢竞争的年轻优秀干部作为领导班子的骨干;紧接着,又马不停蹄面向外界招聘具有专业特长的技术管理人员,为管理层进行大换血。随后便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立岗位领导责任制,以增强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最后,又风风火火地对企业现行运行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实行“切块承包”方式,使企业现有的“两井一厂”分别被承包出去。

“切块承包”方案的实行,不仅使企业其死回生,扭亏为盈,还使该矿逐步解决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给离退休人员也补发了拖欠工资、补办了养老统筹。此举,不仅保证了县矿一方的稳定,而且为蒲城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贡献莫大,并且赢得了上级部门和职工的一致好评,连年被评为先进集体。“当受益职工为我们领导送来了沉甸甸的牌匾,我又一次几乎要流泪……”

1998年以来,由于小煤窑的全部禁止,煤炭市场供不应求,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为蒲城县煤矿事业的发展无疑又平添了另一只飞翔的巨翼。

几番耕耘,几多收获。原建奎在1999、2000年和2002年被县煤炭局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2001年还被渭南市煤炭局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

我们坚信:这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跋涉者,采着西部大开发强劲的鼓点,引颈高歌,引领着蒲城县煤矿一定会走得更远,去收获明天一个更为辉煌的喜悦!

李军 李维新

上篇:吴清源 “一代围棋宗师”
下篇:卡斯帕罗夫畅谈“人机大战”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12/20031204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12/04/32638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