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的环境下,西安市8个工人文化宫在毫无压力、福利性的计划经济的摇篮里,吸吮着甜蜜的乳汁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学校和乐园”这个模式一成不变的运转着。“断奶!”犹如一声惊雷,把毫无压力的人们从梦中惊醒——1986年西安市总工会对直属事业单位停发了工资,取消了公费医疗。猛一下子要自己挣钱自己花,还要承担工人文化宫必要的公益性职责,这让文化宫的职工产生了一种迷茫和失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的需求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文化宫“多而全”的经营方式和略显单调的文化活动也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工人文化宫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每到月底发不了工资,度日如年哇!而有点门道的职工都想办法纷纷调离工人文化宫,另择高枝。”在这种前无借鉴经验,后无政府支援的情况下,工人文化宫开始踏上了一条自救之路。从此文化宫也走向了不同的生存道路。
各个文化宫开始自想门路,纷纷修建游泳池、露天舞场、卡拉OK厅、大炮立体声影视厅以及电子游戏厅、台球室,并将临街的门面房重新装修改成特级影院全面与市场接轨,一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除了保持这些工人文化宫活动的收入外,又开发了一块特别的市场,那就是三产收入(房屋出租等收入)。但这只是对原有的经营模式进行简单的修补。一些人仍然怀念着过去的那种运作方式。工人文化宫人的思想在煎熬中也有了改变,渐渐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化宫的运作。正是这煎熬的10年,使文化宫免遭灭顶之灾,在无情的市场抉择中生存了下来。
1995年,身为土门工人文化宫的主任曹建成被调到了小寨工人文化宫。面对窘迫的现实,曹建成开始想着如何改变现状。1995年的时候,西安市举行《廊桥遗梦》的首映招标会,面对一些专业影院的挑战,曹主任大胆地参与了竞争,并最终以10天27.3万的价格拿到了首映权,而当时小寨工人文化宫影院一年的收入才30多万元。在这次近乎冒险的竞标中,小寨影院一下子打出了名气,也同时让他们认识了市场,了解了市场。随后,小寨工人文化宫又通过“一元电影”、“晚场通宵电影”等方式的运作取得了成功,现在一年的电影收入达到了300多万元。“工人文化宫要想发展,必须要有市场意识和开拓精神。”曹主任如是总结成功的原因。其他工人文化宫在“断奶”以后,也开始自谋生路。胡家庙工人文化宫靠南街的门面房租给了工商银行。工商银行盖了两座楼,一座用于置换文化宫的土地,另一座盖成了营业楼和家属楼。这一项给文化宫带来了100多万的收入。
租房收租金成了工人文化宫的主要收入来源,属于文化宫自己的土地在急剧减少,而文化宫应该开展的活动也越来越少。在现实的生活压力下,文化宫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李平 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