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汕头贵屿镇,始于1995年的电子垃圾产业,使该镇雇佣了十几万来自安徽、湖南等地的民工,每年处理逾百万吨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的电子垃圾。由于处理手段极原始,只能通过焚烧、破碎、倾倒、浓酸提取贵重金属、废液直接排放等方法处理,造成了非同寻常的生态恶果。
在过去一年曾十余次探访贵屿镇的绿色和平组织项目主任赖芸告诉记者,当地超过八成儿童感染呼吸道病症。外省民工为了每天20多元的平均工资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很多民工都感染了呼吸道疾病,皮肤出现溃疡,另一种常见疾病是肾结石。外省民工中不少是妇女和儿童,民工劳动权益及保障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赖芸认为,贵屿的问题,在中国只是冰山一角。
记者日前获悉,进口电子垃圾在我国进入的地域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已从广东省地区蔓延到湖南、浙江、上海、天津、福建、山东等地区。由电子垃圾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及一系列不易被察觉的问题,如民工劳动权益及保障、不公平贸易、企业责任等,正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电子垃圾包括所有的废旧电子产品,尤以废旧电脑危害最大。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中,有80%出口至亚洲,这其中又有90%进入中国。
(据《文汇报》吴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