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政策性破产,是目前我省几家中央直属困难军工企业正在进行的一件大事。由于这项工作政策性强,牵涉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不仅各级领导十分重视,而且职工也非常关心。据笔者了解,当前职工对这项工作有这么几种想法:
一、老职工希望能进入“保险箱”
目前,在中央直属困难军工企业工作的老职工(即男55岁,女45岁以上),普遍都有想赶快提前退休的想法。这是因为,一是企业效益不好,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二是年龄大了,再上班觉得没意思,提前退休了,养老金则由社会上按时发放,思想上感觉“解放”了。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离法定退休年龄相差5年的老职工,每提前一年还要扣本人2%的工资,许多老职工为此想不通,认为企业长期效益不好,职工本身工资偏低,希望不要再扣2%,而由企业负担。
二、中年职工为今后自己去留操心
这批老职工一旦提前退休,50岁出头的中年人就成了偏大的老职工了。他们也想搭提前退休这趟车,但有政策规定,他们必须到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摆在这部分职工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内退。由于内退工资偏低,许多中年人由于没有特长,在社会上就业难,不想走这条路。还有的就是等待单位安排。
三、后勤系统能和社会接轨吗?
企业的后勤部门,虽说这几年逐步和企业剥离了,自负盈亏。但实际上藕断丝连,还在一个大院子里。由于种种原因,剥离后效益好的极个别。如果实施政策性破产以后,企业统统把他们推到社会上去,效益好的倒罢了,有人接收,那么现在连每月工资都挣不上的怎么办?而且这部分人的关系还在企业,又如何处理?
根据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实施政策性破产工作,牵涉到一部分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执行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对此,各级领导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作为企业领导来讲,首先要学好政策,提高认识,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其次要制定好职工安置方案,广泛听取职工意见,真正做到无情破产,有情操作,通过政策性破产,把职工安置好。 ■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