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喜堂·
偶闻一句妙语:“没有健康哪来小康。”换言之,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亦须关注关切人民的健康。从这个角度来看,时下我国在追求经济发展中,却或多或少地忽视了人民的健康也是硬道理。
据今年第7期《读书》刊登的一篇文章讲,当今大多数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拒绝让市场力量支配医疗卫生领域,其医疗卫生费绝大部分(70%以上)是由政府承担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预算支出占卫生总费的比重为36%,到2000年则下降到14.9%。与时同时,社会支出的份额(公费医疗经费)也从44%降至24.5%。200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政府负担不到40%,而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平均是73%,即便不发达国家,政府也平均负担近六成。也就是说,时下我国老百姓看病,是由个人背大头。同时,卫生保健也呈现严重不公平(如城乡差距、阶层差距等)。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成员国卫生系统的公平性进行了评估,中国被排到188位(倒数第4)。上述数字是否权威、准确,笔者无法判断。但作为企业中人,时下职工“看不起病”,或者说“小病拖,大病扛”现象并不乏见。有的老职工身患绝症,却拒绝到医院进行化疗,而宁愿把省下来的钱——这实际上是活命钱——留给家人过日子。事实上,即便比较殷实的家庭,也往往会被一个大病号拖垮的。莫说许多困难企业无钱加入医疗保险,纵然加入,动辄几万甚至一二十万的昂贵医药费用,自己负担一半,也够人受的!当然,怎样确保职工和人民的健康,非这篇小文能开出什么妙方的,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关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