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闲话稿费

2023年10月17日

□文/柳燕

据《隋书》记载,一天隋高祖杨坚命朝官李德林草拟一份诏书,当时赏赐之风盛行,不论做什么事都先给赏钱。但李德林草拟诏书却没有得到赏赐,心中不满,文稿写得很慢。同僚高颖在旁打趣说,李公之笔干矣。郑泽也说,不得一钱何以润笔?杨坚当即命人取钱赏与李德林,诏书很快完稿。这便是历史上第一笔写文章取得的报酬,因郑泽之言,此后凡写文章、写字作画所得的报酬一律叫做润笔。

直到1872年中国第一张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办,辟有专门刊登诗词及其他文学类作品的附张,成为报纸副刊的起源,报社付给作者的报酬才正式叫做稿费,并一直沿用至今。

自《申报》面世后,各地也跟着纷纷办报,需稿量日益增多。于是像沈从文和巴金等一批文人从乡下来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靠卖文赚取稿费为生,这大概要算最早以写作赚取稿费谋生的人了。

写文章换稿费,这本来和农民种田卖粮的道理一样简单。但到“文革”期间,稿费却被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取消了,作者发表作品,报社发给钢笔或笔记本等物充作报酬,美其名曰纪念品,这是最特殊的“稿费”。

恢复稿费是在1977年,但定的标准很低,每千字2—7元。到了1980年,稿费标准提高到每千字8—10元,并恢复印数稿酬。1984年稿费标准再次提高到每千字10—30元。但和当时的物价以及过去的稿费标准相比,还是偏低很多。为了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各地文联和作协等机构不断要求提高稿费标准。1999年,国家版权局终于颁布了《出版文字作品的报酬规定》,稿费标准提高到每千字20—80元。

(下转四版)

上篇:百姓生活将有八大变化
下篇:再就业金点子(十六)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12/20031226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12/26/32721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