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闲话稿费

2023年10月17日

(上接一版)

在市场经济中,有远见者把稿费视作促进报刊发展和适应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不少报纸的稿费标准早已突破每千字100元大关,《家庭》、《知音》等杂志甚至开出“千字千元”的高价。难怪有人编出顺口溜说:“稿费如此之高,引无数文人竞折腰。”

贾平凹是文坛怪才,近年来他就公开写出字画价格表贴在书房过厅正中,成为古今中外最有趣的润格:“自古字画都卖钱,我当然也不能例外。去年每幅字千元,每张画千五,今年人老笔亦老,米价涨字画价也涨。一、字:斗方千元,对联千元,中堂千五。二、匾额:一字五百。三、画:斗方千五,条幅千五,中堂贰千。

官也罢,民也罢,男也罢,女也罢。认钱不认官,看人不看性,一手交钱,一手拿货,对谁都好,对你会更好。你舍不得钱,我舍不得墨。对谁也好,对我尤其好,生人熟人都是客,成交不成交,请喝茶。”

贾平凹的字画价不能算贵。汉代司马相如给失宠的陈皇后阿娇作一篇《长门赋》,阿娇给他的润笔是一百斤黄金。原赋现在已很难看到,但作为赋,又要打动汉武帝回心转意再宠爱阿娇,其篇幅少说也得在1000字以上。就按1000字计算,每个字为一两黄金,按现在的可比价为2000多元。这不能算是最贵的,成克杰在位时给人题写一个字的最低价是2万元,折合黄金约一斤,司马相如和他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古人收取高额润笔的例子还很多,如白居易给人写墓志铭,常要名马绫帛及银鞍等物;韩愈给人作文必索润笔,“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等。但韩愈,成克杰收取高额稿费,凭的是名气和高官地位,一般人只能望费兴叹。同样是名人高官,素称“诗圣”的杜甫挣的稿费就不多,到了晚年只能住茅屋。“诗仙”李白要不是唐玄宗赐他一块金牌“逢店饮酒,遇库支钱”,恐怕也不会潇洒到哪里去。大清官海瑞诗书俱佳,一生作诗不少,也常给人题字,死后囊中只有几两银子。其他普通文人墨客就更不用说了。

过去一提到稿费,自然就会联想到摇笔杆子的作家和记者。近年来,随着下岗人数的增加和找职业的困难,一批有文字功底,或原来在单位当秘书写材料练过三拳两脚的,索性干起写稿谋生的行当。他们不写小说散文,只写生活中的亲身感受,这种跨文体的文章感情丰富,真实可信,报刊爱用,读者爱看,拥有广阔的市场。据调查,有个人口不足30万的县,写稿的竟达850多人。这些人的稿费收入每月多的数千元,少的也有千元以上,不少人靠挣稿费买了房子,成了不是作家的作家。

以前写稿都是编辑部定的稿费,给多少就是多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稿费没商量”的传统格局正在打破。前几年深圳一家大报收到一篇不到1500字的稿子,质量很好,但作者标价1000元。按当时这家报纸的稿费标准顶多给400元,编辑请示总编后用了这篇稿子,照寄1000元稿费。此后,不少报刊的稿约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文字:“特别稿可以讨价还价”、“热卖稿件价钱面议”……

高稿费的出现,就像一颗重磅炸弹,把原来的文学圈和作家队伍炸得四分五裂。曾几何时,现在的报纸副刊大多都不发表小说了,诗歌成了填补版面空白的边角料。纯文学刊物不断消失,订数锐减,稿费低得可怜,现在搞文学几乎是“穷小子”的代名词。据统计,目前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父母反对自己的女儿嫁作家。

在这种价值的反差中,许许多多的作家再也无法坚守淡泊,纷纷改行,有一部分把笔锋一转写起武打情感及生活稿,立刻稿费滚滚。过去文人羞于言利,现在的作家说:“写文章不讲稿费,就等于农民种地不讲收成,商人做生意不讲赚钱。”一位颇为资深的作家明确地说:“我既把文学当事业追求,又把文学当职业赚钱。”

然而稿费也不是好赚的,某重点中学有位老师是作家,转轨写生活稿,头一年就赚了两万多元稿费。其他30多位语文老师,都有点瞧不起,纷纷操笔要超过他。有位高才生老师写一篇深山瑶寨的游记,用的还是教学生作文的那套,开头写了800多字还没到瑶寨。结果是30多位语文老师全军覆没,无奈之中只得老老实实坐下来向那位作家请教。

在市场经济中,写稿赚稿费也像其他行业一样充满机遇和危机。一位小学生写的日记被美国老板看中,给100多万买去出版,这是幸运和机遇。一位作者瞄准稿费高的影视剧,10多年来总共写成15部电影剧本,还有几部20—30集的电视连续剧本,但到头来一部也不能发表,更没有投拍,在自费参加的北京文稿拍卖会上也是无人问津,10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血本无归,徒唤奈何。

中国加入世贸后正在搞与国际接轨,不少目光超前的自由撰稿人开始把目光盯向国外。但中国的稿费要与国际接轨还需要时日,在美国,一个二三流的作家写一篇电影介绍的稿费,约等于中国一个作家一辈子工资加稿费的总和。外国作家写一本书的稿费足够吃一辈子,中国作家出书给你几千元已经是很不错了,有多少人还得自己掏钱包销呢。在国外当一个专栏作家就足可养家糊口,在国内光写专栏恐怕连自己也难维持。

现在,文字作品已经成为商品,有些人不是正当挣稿费,而是置道德于不顾,挖取人家的文章搞“拼凑组装”,甚至窃切照抄当文抄公,挣这样的稿费就无异于偷窃了。

上篇:冷漠中弱女暴死街头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12/20031226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12/26/32726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