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戈文
央视的《新闻联播》,我是必看不可的,对其中《三个代表在基层》的节目尤感兴趣。
只是近来不知是哪根神经作怪,每看到这个节目,总是疑窦丛生。为什么“三个代表”总是在基层而不是在中层和上层?为什么“三个代表”总是些农民、工人、士兵等普通的党员群众而不是领导、首长等握有各方面管理权力的党员负责同志?为什么“三个代表”只表现在山林田头、车间机房、训练操场、抗洪救灾的前线、防疫治病的“战场”而不是表现在县委、市委、省委以及中央各部委的常委会议室里、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会场、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办公室里、人民法院的审判庭上——这仅是央视记者、编导策划设计的倾向呢,还是各级领导干部谦逊有意把镜头出让给基层的普通党员群众呢,抑或另有原因?
疑问是多了点儿。但我绝不是担心《三个代表在基层》的真实可靠性,更不怀疑基层“三个代表”人和事的资格,也没有想让央视再弄出个《三个代表在领导机关》节目的意思。只是觉得“三个代表”不仅要在基层,更应该在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不仅要体现在普通党员群众身上,更应该落实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行动中。不仅要体现在危难的紧急关头,更要体现在事关官员选任、项目拍板、民权民生、执法办案等重大决策上。
尽管我的这些想法说不上多么正确,也算不上高明,并没有摆脱“官本位”“人治”的窠臼,对权力和官员寄予了太多的奢望。然而,只要你还不过于“小学生”,没有太多的乌托邦,你就会深深地体会到,在我们这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里,官员的权力实在是法力无边。官员的清正与昏浊直接决定着他那一亩三分地里青苗的茁壮与枯萎。媒体说,“为官一任,富民一方”。媒体又说,“为官一任,害民一方”。如今,“富民一方”的官员很多,但“害民一方”的官员有多少呢,大抵讳莫如深了。近年来,已被曝光的害民一省、害民一市、害民一县、害民一镇、害民一村的贪官、坏官还少吗?还有多少没有被曝光呢?就笔者所见,有一个县上的头头,上任伊始,擅长自吹,凡事好虚张声势,爱抓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又拉帮结派,搞家天下,他常用公款雇人为自己树碑立传……后来,他被上级提拔走了,但给那个县造成的创伤却是很难愈合的,以致后继几任都沿着他“吹汽球”的路子走。老百姓气愤地说,“个个都是吹汽球的高手,不是干实事的好官,难怪我们老比邻县落后哩!”
故而,笔者以为,认识和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民主和法制还有待健全的现实中,像“三个代表”这样与时俱进的建党理论,不仅要在基层普通党员群众中贯彻落实,尤其应在中、高层党员负责同志的头脑里、心目中扎根结果。否则,媒体上再怎么讲《三个代表在基层》,而中、高级干部依然我行我素。老百姓看得多了,只能是一声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