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奕
北京:集中兑付农民工工资12.6亿
2003年12月12日,在北京市召开的“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问题大会”上,一名来自河北的工头,手拿着刚刚兑付的120万元支票动情地对记者说:“总算给老乡有个交代了。往年一到年底,心里就发毛,因为拿不到劳务费,没法跟手下的工人交代,只有编瞎话,或者东躲西藏。今年总算踏实了。”
北京市举行的这次大会象一场声势浩大的誓师大会。北京市主要领导、各相关委办局领导及18个区(县)的区(县)长都到现场,纷纷表态,誓将欠薪“歼灭战”进行到底。
大会上,41家建筑施工企业当场将支票付给外地进京劳务企业。集中兑付了劳务费12.6个亿。
同时,现场还对北京兴丰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等11家无故拖欠或拒不支付建设工程款的开发企业进行了通报处理。几天前,一家来自湖北的建筑企业已因欠薪并打人已被逐出北京建筑市场。
以上仅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各地政府都已经动了起来,要对“拖欠工程款”这一顽疾下狠招。
1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从2004年起,努力3年,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12月9日,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监督委员会六部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有关指示精神和国办通知精神,部署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特别是解决当前最为突出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多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拖欠工程款问题终于迎来了解决的机遇。
拖欠工程款严重程度远超过想象
爬塔吊,上高楼,凄凉的身影,绝望的眼神……农民工因讨不到工钱而被迫走上不归路的这一幕幕,近年来,年年在城市上演。人们在同情之余,不禁要问:究竟还有多少农民工的钱被克扣了?这部饱含血泪的连续剧何时是个头?事情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据北京统计局城调队的一份调查显示:仅北京市,截至到2002年底,全市建筑企业拖欠的民工工资已累计高达30亿元,被拖欠工资的民工达72.2%,仅有6%的民工能够按月领取工资。令人吃惊的是拖欠民工工资现象不仅存在于个体和私营企业中,在国有企业也相当严重。
而与民工工资息息相关的工程款,2003年北京市竣工建设项目已累计拖欠达235亿元。
全国的情况同样不能让人乐观。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1年底全国拖欠工程款达2787亿元,占当年建筑业总产值18.1%,比1996年(拖欠1360亿元)翻了一番还多。2002年底全国拖欠工程款33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相当于当年建筑业总产值的19.6%。
近年来,全国不但拖欠工程款的数额逐年增加,还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情况,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和政府投资工程拖欠工程款问题最为突出,分别占拖欠总额的39.6%和26.7%。同时,民营企业拖欠工程款的趋势也明显增长……
日益严重的拖欠工程款现象,已经给建设行业乃至社会的经济秩序及稳定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首当其冲就是形成了大量的“三角债”:一方面是建筑业企业被大量的拖欠工程款,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又拖欠分包企业的工程款、材料设备供应厂商的购货款、农民工资和国家税款、银行贷款。
建设部在2002年底会同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分赴湖南、广东等7省市对工程款拖欠问题进行调研后发现,被凋查的5106家建筑业企业被拖欠工程款2475.02亿元,而这些企业又拖欠分包企业工程款382.12亿元、材料设备购置款637.9亿元、农民工工资83.10亿元,共1203.12亿元,占其被拖欠工程款的48.61%。如某省×××公司累计被拖欠工程款5.19亿元,但该公司又拖欠分包单位1.26亿元,拖欠材料设备款I.74亿元,拖欠职工工资5520万元(其中,拖欠农民工工资420万元),欠缴税款及附加费7100万元,欠付银行利息近千万元。某市××建设集团因被拖欠工程款而不能支付材料设备购置款、分包企业工程款,屡屡引起诉讼,仅2001年就被起诉50起,曾在一天内被封存3个银行账号,不仅给其生产经营活动造成极大困难,每年还要支付大量的诉讼费用,企业的信誉也受到严重损害。
大量“三角债”的产生,引发了多头的债务纠纷造成了社会信用关系的极大扭曲,还掩盖了因建设资金不足而盲目建设的问题,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从而导致近年来农民工上访、自杀、静坐等事件频频不断,由经济问题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拖欠工程款也为建设工程质量埋下隐患。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施工企业不得不偷工减料,或为了转嫁风险,再将工程分包给水平更低的他人,这些都让工程质量大打折扣。
错综原因纠结终成顽疾
实际上工程款拖欠问题由来已久,近10年,国家曾数次出台文件治理该问题,但收效不明显。是什么原因造成其持续恶化呢?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