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举一纲,众目张;弛一机,万事毁
工会工作面广、线长、量大,工会主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工作千头万绪,如果不分轻重缓急,平均使力,芝麻西瓜一起抓,结果只能是顾此失彼,事倍功半。所以,作为一把手,必须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
1998年,面对延安全市各级党政机关没有工会组织,部分工会组织有名无实的状况。米文毅把工会的组建和整顿作为首要任务,全市上下齐动员,打了一场攻坚战。工作中,他坚持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既争取各级党政的重视和支持,为组建工作提供有力的领导保让;又充分发挥工会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市、县(区)两级工会在调查摸底基础上,做出规划,分类指导,全面加大了组建和整顿工作力度。
短短一年时间,延安市组建基层工会组织1375个,整建工会组织548个,建立个体私营工会组织21个,使2370名个体户加入了工会组织,建立女工组织130个,恢复女工组织110个。截至2002年底,全市共组建基层工会组织2212个,其中工会委员会1984个,工会小组228个,组建率达98%。有专兼职工会干部5544人,其中专职工会干部541人。全市12个县总工会主席按副县级配备。全市职工总数21万人,有会员19.5万人,入会率达92%。
在抓组建和整顿工会组织的同时,米文毅没有忘记组建后的工会状况,适时在全市各级工会开展了“八有十整齐”达标活动(有牌子、有主席和女工主任、有活动经费、有活动场所、有目标责任制、有政务公开栏、有工作计划和总结、有工会干部学习笔记;文书档案整齐、单位基本情况档案整齐、工会干部档案整齐、会员档案整齐、劳模档案整齐、下岗困难职工档案整齐、“交友帮扶”档案整齐、财务档案整齐、职工之家档案整齐、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档案整齐)。到2002年底,延安市各级工会基本实现了“八有十整齐”的管理目标,基层工会委员会挂牌率达95%以上,工会主席配备率达98%。建成全国模范职工之家1个,省级模范职工之家3个,市级先进职工之家61个,并建成省级学梨树示范县1个,市级学梨树示范县4个。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一年打基础,二年变面貌,三年上台阶,四年大提高,五年结硕果”。这是米文毅对工会也是对自己提出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冲破阻碍,敢于创新。这一点从延安市的私营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中最能体现。
延安市私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个体工商户较为分散。米主席根据这种特点,争取到市、县区两级工商局的紧密配合,首先在13个县区成立了个体工商联合工会,全面指导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成立工会组织。他按照条块结合、区域管理原则,在乡镇及城区工商所设立了52个联合分会,以此覆盖区域内的所有个体工商企业,使80%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加入了工会组织。2001年,位于延川县永坪镇上的延安明珠集团有限公司采纳米主席的建议,建立职代会制度、推行司务公开等民主管理试点,使企业成功摆脱僵化落后的家族式管理。以点带面,如今,延川兴旺公司、富县双营建材厂、安塞双翼石化厂等众多私营企业的工会工作异彩纷呈。企业老总感慨地对米主席说,原来总认为工会是我们的对手,现在才认识到工会是我们的帮手。
把“工厂职代会”变为“社会职代会”,则是米文毅任工会主席以来最大的创举。1999年,根据党的十五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政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精神,结合延安市企业不多,产业工人少,且三分之二的职工分布在党政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米文毅认为,党政事业单位工会组织建立起来以后,如果能把企业长期实行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当前正在开展的厂务公开制度延伸拓展到党政事业单位和一切有职工群众的领域,以此为基本形式,实行政务公开民主监督。这一创意得到延安市委的认同,随后,吴旗、志丹、甘泉、宝塔区和市直12个单位开展了试点。经过几年艰辛探索和不断完善,如今,延安市13个县区及试点乡镇、机关已初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实施公开、纪委协调检查、工会组织民主监督”的工作运行机制。
2000年,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山川秀美工程建设,米文毅又适时提出了“1351”创新工程,即:市、县区两级工会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各抓一项主导产业和区域产业;协助政府抓30个贫困村;在山川秀美工程中,每个会员义务植树5棵;各级工会协助政府各抓一个亏损企业的改制和扭亏工作。按照他的这一要求,三年来延安市县两级工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狠抓了苹果、烤烟、仁用杏、大棚菜等15项主导产业;扶持了35个贫困村,多方筹资150多万元为贫困村修建学校、铺路架桥、打坝於地、架设高压线、安装有线电视、电话等;会员义务植树380余万株;协助政府抓了14个亏损企业的治理工作。还争取到了“中华女职工世纪林”和“陕西职工世纪林”工程,总投资627万元,植树面积10860亩,种草1万亩。
米文毅未到工会前,延安市一些单位长期拖欠工会经费,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他来了之后,主动与延安市财税大检查办公室协调,下发了《关于对工会经费计拨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几年来,工会和大检办共同组织对市直83个单位进行检查,查出拖欠工会经费170多万元,依法催缴160.8万元。2002年,延安市总本级经费收入221万元,被省总评为财务工作特等奖,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工会财务工作先进集体。
饱知人饥,温知人寒,逸而知人劳
“工会是职工之家,我就是这个家的家长,每个职工及子女都是家里的成员。所以在我任工会主席期间,就绝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上不起学,绝不让一名职工过不了年。”这是米主席对延安市21万职工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
为了救助困难职工子女就学,米主席一双皮鞋补了又补,市总机关的办公桌椅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他说:“不是买不起,而是为多节约一些,就能多救助几名贫困学生。”正是这种对穷人所怀的特殊感情,凡是能知道的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都得到了工会的救助,米主席还专门在延安市电视台打广告,寻找困难失学儿童。两年来,延安市总累计筹资50余万元,资助283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650名困难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
“我承认你的孩子很多,我们这些贫困学生都是你的儿子,你也是我的爸爸,就让我作你的干儿子吧。”这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位学生写给米主席的一封信。这位学生的父亲原是延安市毛纺厂职工,母亲为延安市百货公司工人,在他考大学的两年前,长期重病的父亲去世了,留下患重度风湿性关节炎的母亲和自己艰难度日。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他无所适从,从那儿弄这么多学费呀?!就在这时,米主席来了,在了解了他家情况后,米主席积极与省联通延安分公司联系,对该生进行每年7500元钱的全程救助,直到大学毕业。
这样感人的例子有很多。但延安人念念不忘的还是米主席为穷人当乞丐讨饭的事。
2002年底,延安市总开展“三十户企业援助万名困难职工”活动,一名私企老板本来答应赞助1万元,可他却因故没来参加救助仪式。米主席就带上工作人员上门找这位老板,给他讲清楚困难职工的情况以及搞这个活动的意义。听到这话,私企老板二话没说,当场拿出两万元。
延安市现建有下岗职工档案17908份,困难职工档案9820份,其中特困职工档案2628份。每年米主席都会带着工会干部到这些职工家里坐一坐,看一看,对他们的实际困难给予帮扶救助,确保大家都能渡过难关。几年来,延安市总通过送温暖活动慰问救助特困职工3500多人次,资金总额达到40余万元;通过实施创业工程,培训下岗职工3200人次,介绍下岗职工就业2114人次;在交友帮扶活动中有3652名特困职工得到领导干部的帮扶;在落实低保政策中有9778名职工享受到了低保待遇。最近,米文毅又在延安市号召每名职工每年捐献两元钱帮特困职工过大年和子女上大学,捐助活动目前正在全市各县区、市直和中省驻延单位中广泛展开。
2003年,米文毅又一次以全票当选延安市总工会主席,消息传开,黄陵县中医医院一家发来贺电:“有你这样的主席,我们贫困职工心里就有底”。这句话说出了全延安市21万名职工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