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有关今年彩电价格将会上涨的预测性报道屡见报端,称去年下半年以来,作为彩电原材料的钢材、工业塑料等的价格普遍上涨,受其影响今年国内彩电价格将出现大幅上涨,涨幅在15%到30%之间。
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随着国产彩电业逐渐融入国际竞争,产品价格在某种程度上将体现出该行业的国际价格。如果今年全球经济转暖的目标得以实现,或考虑到人民币的升值潜力,那么国产彩电价格顺势上涨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这样的预测甫一传出,先是国产彩电大王——长虹明确表示要提高产品价格,并对一些地区的部分彩电型号进行了价格调整。随后也有几家企业表达了要提价的愿望。
应该说,彩电业能够涨价,这不仅是生产厂商的愿望,也是许多相关政府部门的心愿。多年来,彩电业价格战愈打愈烈,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企业利润微薄,极大地影响了市场的投资积极性。他们希望涨价因素能真正发挥作用,带来整个行业的价格复苏,不但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
然而,愿望能否真正实现,还要市场说了算。记者这两天在京城几大家电专卖场采访时发现,彩电价格依然表现出继续下降的趋势,专卖场中彩电促销广告比比皆是,消费者也没有因为近日出现的涨价预言而表现出格外的购买热情。一位专卖场负责人说:“今年元旦市场彩电价格比去年还有下降。如果原材料涨价因素持续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也许到今年‘五一’或‘十一’时彩电会出现涨价现象,但幅度也不会太大,时间也不会太长。”
对彩电业来说,原材料涨价不是今年才有的事,家电厂商面对原材料涨价的问题已有近两年的时间了,这期间,钢材、工程塑料等已出现了20%——30%的涨幅,但彩电市场的反映却恰好相反——价格不升反降。
专家指出,决定产品价格的不仅是它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市场的供求情况。今年彩电价格由于某些客观因素可能会出现小幅上涨,但涨价不会成为主旋律。从目前来看,国内彩电业经过近几年的长足发展,尤其在低端显象管彩电上,厂家的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市场需求。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有效减少库存压力,企业在降价之路上愈走愈远;而能否抗得住一低再低的价格考验,更成为衡量彩电企业实力高下的主要标准。尤其当前国内彩电业正面临美国反倾销诉讼的打击,大量出口彩电将转为内销,企业销售压力进一步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不具备涨价的条件。
另外,从顾客的消费习惯方面来看,我国消费者已形成了“买降不买涨”的思绪定式。据了解,目前大多数人都已听到有关彩电涨价的消息,但反映基本平静。估计即便出现涨价局面,消费者可能也会采取持币待购的态度。(莫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