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河
学生在考场作弊,其实是个历史问题,但令人忧虑的是这种舞弊之风时至今日的登峰造极,甚至成了教育腐败久治不愈的痼疾。去年10月底至11月初的全国自学教育考试中,光石家庄和仓州两市共有1600名考生作弊。鉴于此,在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即将举行前夕,教育部不得不再次发出通知,明确要求要加强考试安全管理,狠刹舞弊歪风。
考试的主体是学生,谁在考场作弊,一旦被发现,其责任和由此而造成的恶果当然得由作弊者全盘负责。但我以为,在诚信缺失已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通病的今天,把考场作弊的不该和责任一古脑儿全推在学生身上,似有失公允。这倒不是说我有意鼓励学生作弊,而是想说对考试作弊应作更深层次的考量,并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政府诚信遭践踏。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各级政府,本应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认认真真地解决群众存在的疾苦。但代表政府行使管理权限的少数领导干部却“吃官饭放私骆驼”,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抛到九霄云外,仅靠“口惠而实不至”的承诺或是赌咒发誓,自吹自擂,为个人的仕途邀功请赏。最典型的莫过于风靡全国的所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不少人就是靠此哗众取宠,骗取信任,投机钻营,贪权沽势的。作为副省长,王怀忠使身份和权力错位,不余遗力为大款和老板效力服务,最终造成国家损失4162万元,还有20多个亿的“窟窿”到现在还堵不上。相比之下,学生们仅仅能为考试及格或是考个好分、高分,在考场玩个小把戏,其危害实在算不得什么。
市场经济遭扭曲。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而诚信就是我们常说的诚实守信,这既是一种精神与原则,又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原则。这就是说,它是每个人在社会交往与经济生活中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然而可悲的是如今有些人则认为,商品社会,市场经济,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所以便张口孔方兄,闭嘴赵公元帅,为了一己私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更为可怕的是有些领导干部,在反腐倡廉喊哑嗓子的今天,仍然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和“不捞白不捞,捞了也白捞”,所以,“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滥用手中权力,盲目决策,劳民伤财。而据权威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不诚信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855亿元。
神洁殿堂遭污染。不知从何时起,权学交易、钱学交易,在神洁的校园暗流涌动,由此便出现了有些人学费不用自己掏,论文不用自己写,考试不用自己考,就能堂而皇之地获得文凭的怪现象,而这又是世人皆知的公开秘密。因此,便出现了某大学数百名学生为能考试及格而集体向老师行贿的丑闻。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有关媒体评出的2003年我国十大“暴利行业”中,教育竟然坐上了第二把交椅,足见圣洁殿堂受污之黑,已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而其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实在不可低估。
学生心灵遭腐蚀。眼下社会上又有一股新的“热”潮正在中小学中悄然涌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那就是:学生和家长向老师要“官”、要分、要荣誉,而为达目的,又不惜以钱开路,花样别出。耳濡目染之中,孩子们的小小心灵则受到令人吃惊的腐蚀,有的已做出了连大人想也想不到的举动。据媒体披露,湖北省襄樊市有一个小学生,在春节前,别出“心裁”,利用明信片,寄给了市委书记一段肺腑之言:“孙爷爷,我爷爷与您共事多年,也没有得到您的提拔,您现在当书记了,能不能帮我爸爸一下……”看,这要比在考场作弊的举动可怕得多吧。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长期以往,自始至终接受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生活在诚信极度缺失的大气候下,特别是当他们看到社会生活中那些弄虚作假,投机钻营,甚至是靠坑、蒙、拐、骗,获得好处的人和事后,其内心深处不仅不认为考试作弊是一种耻辱,反而觉着这是一种聪明,一种能耐和本事。而如今不是又有厂商经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可供学生在考试时作弊的“保密笔”吗?因此,有人提出“光靠良知和道德建不成诚信社会”。对此,我非常同意。
因为,真正的诚信社会必须靠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作保证。而这种法律、法规和制度,对谁都一样;而每一个人又必须以捍卫自己的荣誉而形成的自信与自觉做保证,这样一来,我们又何愁诚信会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稀有资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