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华
中老年人,牙齿常常会出现毛病,有的因龋齿遭蛀而缺损,有的因牙周炎而脱落。这除了有碍于容貌外,还会严重地影响身体的健康。
如何使自己拥有一口整齐、坚固而结实的牙齿,便成了中老年人的一种追求。我们的前人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叩齿,便是保护牙齿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元代学者邱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一书中说:“当清晨睡觉,闭目叩齿二十一下,咽津,以两手搓热熨眼数次,多于秋月行此,极能明目。”明代长寿老人冷谦在《修齿要旨》中专门提出了“齿宜常叩”的健身之道。他认为在一定的时间里,用劲使上牙齿一下一下地叩击,能使牙齿保持坚固。
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述了百岁老人皇甫隆每天叩齿14次的长寿秘诀。后来曹操也仿效皇甫隆老人的方法,使自己齿固身健,食欲大增。近代医学家们也对叩齿作了研究,认为这种方法能够锻炼牙齿的功能,增强牙周膜组织的纤维结构的坚韧性,促进牙龈的血液循坏,使牙齿变得更加坚硬而稳固。某口腔学会曾调查了一些牙齿洁白且不残缺的老年人,大多数是农村的老人,他们常常具有这样的好习惯,食后必漱口,一天三顿饭,或是偶然进食,吃罢都要用清水漱口,不让食物残渣藏匿在牙缝之间。还有些老年人能够“嚼豆嘎嘣响”与叩齿有关,长年地叩齿,练就了牙齿的“硬功”。
叩齿并无特殊技巧与要求,主要的一点就是持之以恒,坚持每天早晨醒来和临睡前,先闭紧嘴唇,再将上下齿相互叩击,尔后吞咽津液,如此反复可达百次左右。有人叩齿无定时,除了起床前、上床后,平时坐着养神或有散步时均叩齿,也是良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