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俗传统。民间传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此,在旧时,长辈总是在除夕夜里孩子睡着后偷偷把压岁钱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面,寄望孩子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虽然这只是迷信,但却寄托着一份美好祝愿。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年的企盼不再像从前那般浓厚,曾经寄托着一份美好祝福的压岁钱也失去了它的原汁原味,变得有了“功利色彩”。
孙先生今年47岁,是哈尔滨市一家区街企业的下岗职工。为了谋生,他在哈尔滨市一调料市场找了一份用三轮车给业户拉货的活儿,月工资是600元。他的爱人是一名工人,月收入也只有400多元钱,夫妻俩还要供一个儿子念入学。为了“迎接”过年这一“人情”高峰,他们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勒紧腰带攒钱。
春节7天,经过几次家庭聚会,该给的压岁钱都给了,正好1800元,相当于孙先生3个月的工资。钱发完了,孙先生长舒一口气,不由得感叹道:如今这压岁钱早就不是为了图吉利,纯粹是礼尚往来的一种人际交往手段,不给怕人家说你“抠”,给则纯属无奈。
王女士在哈尔滨市某机关工作,不大不小是一副处级干部。每年一到春节,她都准备若干红包,里面少则装500元,多则装2000元。这些钱不是给家里的外甥、侄子准备的,而是给单位的领导家孩子准备的。早在差半个多月才过春节时,但凡遇到领导家孩子来单位,就先把压岁钱给他们。春节前没遇到的,就过年去领导家拜年时给。这个春节,她一共发出5000多元钱的红包。当然,她的孩子也会收到一些由下属给的类似的红包。
对于这种“高价”红包,王女士也有自己的一番“苦衷”:机关里人际关系较复杂,哪个“衙门口”拜不到都可能给自己以后的工作留下“后患”。但是,以给领导送礼的方式来疏通这种人际关系,领导有受贿、自己有行贿的嫌疑,终究不太稳妥。而以给对方孩子压岁钱这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起码能把这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包装得温馨一些,让双方都更容易接受。就这一点而言,压岁钱已成为从孩子家长的特殊身份中谋取一定利益的手段,实质上就是一种变相的行贿。这里面功利的成分多了,而惟独缺少了感情的成分。 (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