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留学德国的中国学生,获得博士学位,专业是热门的计算机软件设计,却在德国硬是找不到工作。他每每应聘,人家看了他的材料,都很满意,但是一打开电脑查询他的信用记录,马上表示“很遗憾,我们不能用您”。原来,这个中国学生有一次坐车“逃票”的记录。他初到德国时,因经济紧张,时常坐车“逃票”,反正德国的公交车也不查票,只是偶尔有稽查员上车检查,被查到的概率很小。可是有一次,巧得很,他还就是被查到了,人家也没怎么样他,补交票款后,只是看了看他的证件,记下号码。可是,想不到,这就使他有了“不良信用记录”,哪怕你学历再高,技术再精,也没有企业会用你,只得老老实实打道回府。
有人会说,德国企业这种过于拘泥的用人制度,会失去很多人才。可人家不这样认为,人家觉得,一个人信用不好,就不是人才,也无法当一个好员工,因为过去你可以骗别人,如今你照样可以骗企业。你说,能不能再给一次机会,下不为例?人家说,机会只有一次,你没有抓住,只能怪你自己。或日:德国人就是太死板,太机械,不知变通,这是他的民族特性。那么,我们不妨再看看日本人的做法。一个中国留学生,为日本餐馆洗盘子。日本餐饮业规定,盘子必须洗七遍。这位留学生却很“聪明”地少洗两遍,工钱自然也挣了不少。餐馆老板发现了问题,把他辞退了。他又到该社区的另一家餐馆应聘洗盘子。这位老板打量了他半天,才说:“你就是那位只洗五遍盘子的中国留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第二家、第三家……他屡屡碰壁。不仅如此,房东不久也要求他退房,原因是他的“名声”对其他住户的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他就读的学校也专门找他谈话,希望他能离开学校,因为他影响了学校的生源……万般无奈,他只好搬家走人,一切重新开始。
一西一东,两个不同的国家,却不约而同,都对个人信用高度重视,对有信用污点的人毫不通融,严厉惩罚,这使我们震动,也给我们以启发。的确,现代社会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社会,如果不讲信用,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行。我觉得,我们社会目前不守信用的人往往如鱼得水,此处不用我,别处会用;假冒伪劣商品总有市场,就是因为还有某些地方保护势力刻意保护;偷税赖账,毁约失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被当成有本事的表现,就是因为能得到实惠,而很难受到惩处。当务之急,我们也应建立有一种类似德国那样的全国联网的信用制度档案,也应培育日本那种约定俗成的职业道德氛围。 (据《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