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诺贝尔文学奖与干部选拔

2023年12月19日

□文/柳洫

艾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发明家。他一生共获得三百五十多项发明专利,尤其在硝化甘油炸药与胶质炸药的发明中功勋卓著,以科技力量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诺贝尔之所以举世闻名,不仅因为他在科技领域的探索及贡献,还由于以他名字设立的奖项——公元1895年,终身独居的诺贝尔请四位挚友作证,写了一份遗嘱:“请把我的全部财产作为基金,以其利息作奖金。奖金分为五等分,作为下记五种奖的奖金,每年奖给为人类作出最卓著贡献的人……”诺贝尔开列的奖项是: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文学、和平(1968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

众所周知,一百余年来,因诺贝尔奖而成名及受益的科学家、作家和政治家确实不少——诺贝尔虽然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仍然用财富为人类作着“最卓著的贡献”。

也许因为近代科技落后了,我们中国人(尤其是文人)似乎对诺贝尔文学奖情有独钟——左邻右舍的日本、印度都有人折桂,我泱泱中华岂能空白?于是,便时有“鲁迅先生拒领诺奖”、“老舍先生曾获提名”、“王蒙有望获奖”的信息见诸媒体。而屡屡落空之后,更有人多方打听,看是否有“捷径”获诺贝尔文学奖——

原瑞典驻华文化参赞、东亚学者阎幽馨说,他在华期间,每月总能接到几个电话,询问如何申请诺贝尔奖,能否自己填表申报。他向媒体声明:诺将的惟一规定是——谁要是自荐申请诺贝尔文学奖,那就偏偏不给其评奖!……

哈哈,太妙了,简直是西方人的黑色幽默,——尽管拿破仑的那句名言犹在耳,但文学领域不相信“王婆卖瓜”。

忽然有个创意:我们的干部选拔,为什么不与诺贝尔文学奖接轨呢——谁如果要官、跑官甚至买官,就坚决不让他当官!……

还是众所周知的原因,二十几年来,改革大潮中的腐败案件多有干部涉嫌其中,且级别日见提高,数量逐步增多。分析案例可知,不少腐败分子的官并非选举而来,倒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所得:送礼,行贿,巴结上级;甚至有买选票、杀害竞选对手等等伎俩。所以,有心人就总结出了官场“规律”:跑“部”行动,提前(钱)招呼;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多跑多送,一路绿灯……

究其原因,是“权力”蜕变成了“权利”——“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古训早已落伍,现在的行情是:“当个贪官,动辄千万(元);十万毛毛雨,百万小弟弟;捞上几个亿,国外去定居……”虽然一本万利、无本亿利,能不趋之若鹜、如蝇逐臭么?

看电视剧《郭秀明》、《走进八里堡》不难发现,真正的共产党员和党的优秀干部,都把群众利益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更不会跑官要官;而那些变着法子弄权者,基本都心不正——以权谋私,祸国殃民——用此法检验“清廉”和“腐败”,可谓屡试不爽。

有鉴于此,斗胆向组织部门建议:仿照诺贝尔文学奖的规定,凡“毛遂自荐”想当官的,“一票否决”,永不提拔。

倘如此,当是正本清源,铲除了滋生贪官的又一块温床。

上篇:赶尽杀绝果子狸?
下篇:宽厚让人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02/09/34467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