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西安煤矿机械厂立足内部挖潜改革,去年超额完成产值8000万元,初步实现脱贫解困目标。
始建于1951年的西安煤矿机械厂有2000余职工,由于多种原因,企业生产经营步入困境,职工工资欠发,技术人员流失,市场丢失,人心浮动,职工对企业的前途感到渺茫。2002年下半年,省企业工委重新调整了企业领导班子,新班子一上任,便大胆实施“三板斧”首先实行全员竞争上岗,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后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和无功劝退,增强了中层干部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全员竞聘完毕后,在条件成熟的二级分厂实施内部承包制,定目标、定任务,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其次坚持科技兴厂战略,打破工资分配大锅饭和论资排辈现象,为人才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学习环境。由于企业连年不景气,原有的技术人才流失,新分来的大学生不愿报到。针对这种情况,厂领导分别找原来的技术人员谈心,做其家属工作,召回了原先的三位采煤机所技术人员;对新分来的大学生,厂领导给予特殊关照,一进厂便可拿到800元工资;同时所有一线技术人员实行协议工资。
西煤机厂砍出的第三斧,即狠抓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力争夺回曾经失去的市场份额。使一批老客户重新和西煤机厂“结亲”,该厂又先后新开发了河北邯郸、山东枣庄、山西柳林、陕西韩城、贵州等一批新用户,恢复加强与铜川、开滦等局的关系,企业生产走上了良性循环轨道。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