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文/李炜
去台州出差的时候,正好是四月份的梅雨季节,雨是没完没了的下,对于在北方呆惯的我来说,实在是太难受了,白天工作忙完后,一到晚上,我就发慌,因为没事干,也没地方玩去,真的很郁闷。
下午四点的时候,就和朋友去锦江百货转悠,不买什么,就是看看,因为无聊,从锦江百货大楼出来后,去了台州唯一的一家面食店——马兰牛肉面馆。看头戴小圆帽卷发大眼的小伙子拉面,他双手抓住面剂子两头,一拉一折,一抻一扯,开开合合,拉出来的面条粗细均匀、不粘不断,在面条下锅前,还要展开臂膀,把面条在案板上甩两下,案子上的面粉就象云雾一样散开来,然后面条嗖的一下就被投到锅里,莲花一样在沸腾的水里旋转………整个拉面过程只有几秒钟,却叫人眼花缭乱。
这家面馆的老板娘知道了我们是北方人,就和我们聊天,原来老板娘是兰州人,她家就在匕里河区,我激动地说我在兰州上了四年学,学校就在费家营,离七里河区就只有10来里路,呵呵,没想到在这里会遇上老乡,也算上很有缘分了。
牛肉面讲究的是:给食客带来的是面、汤、肉、味、色合而为一的享受。现在,我闻到了这种熟悉的,久违了好几年的味道,感觉又回到了兰州,黄河边的小面馆中,我正在大口大口的吃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
老板娘怕我们吃不饱,又特意加了好多。当然了,在南方,是吃不到正宗的牛肉面的,只有兰州的最好吃,因为那里的水质很适合做这种面食的汤,其实在台州,这样的夜晚,一个北方人,吃到这样的面已经很不错了。我感觉到的面条很香,汤也很好喝,好久没吃到这样的面了。
牛肉面用蓬灰碱和面,然后根据食客的喜好手工抻面,面条可扁可圆,有粗有细。扁的分为大宽、二宽、韭叶子,圆的由粗到细分为三细、二细、细的、毛细。牛肉面在盛碗上桌的时候还要加一小把牛肉丁,捞几片在肉汤里煮足了味的白萝卜片,调一勺油泼红辣子,再抓撮翠绿的香菜和蒜苗末。因此兰州牛肉面有一红二黄三清四白五绿的说法,即辣椒油红,面条光亮透黄,汤清亮如水,萝卜片纯白,蒜苗、香菜翠绿。
我一般都很喜欢吃二细,尤其喜欢再加点牛肉,每次都是将面条吃完后,慢慢喝汤,然后,一点一点吃那些牛肉,吃得鼻尖上的汗也出来了,浑身发热后,好像什么记忆中的伤痛都忘记了,留下的只是默默的祝福和祈祷,明天一切都会美好。我突然觉得我很像电影《蒲公英》中的虔诚的女老板,她说吃面也是一门哲学,先要喝一口汤,然后吃一口面,再吃上面的佐料,最后吃肉,还要将汤喝完,一滴也不留……最后走的时候,老板娘执意不肯收钱,说都是老乡了,怎么好意思收钱呢,笑容中带着北方人的憨厚和淳朴,我说在这里做生意一定很不容易的,还是将钱留在桌子上。
在台州一个月的梅雨季节里,忙忙碌碌的工作后,总是被这一碗牛肉面所温馨着,回到西安后,再说起那段时光,每次都在回味那晚的牛肉面,真的很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