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求职招聘的高峰期,也是各级各类人才交流会召开的旺季。记者在日前西安举办的几场大型春季人才交流会上发现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大学生找工作更加理性,也更加实际,大学生的“香饽饽”时代已经随着毕业人数的连年增长而成为历史,“知识失业”的现象业已在我国显现。
没有“不好”的单位只有“不好”的学生
2月21、22日在陕西国际展览中心召开了,春季人才交流大会暨2004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记者是早上8点来到国展中心门外的,招聘会9点才开始,但在国展中心的广场内已经站满了前来求职的大学生。他们正在排队买票等待进入。现场虽然拥挤但整个过程井然有序,这也充分体现了西安高校生的专业素质还是相当不错的。黑压压的人群给二月的寒冷天气带来了热度,也给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凭添了几分紧张,整个广场里都穿梭着手拿自荐材料,但脸上仍稚气未脱的大学生。记者跟随着一些大学生进到会场,发现和外面相比里面更是人潮涌动,整个展厅的空气快要使人窒息。每个展位前都站着最少10名的应聘者,招聘单位开始频频在招聘栏上添加更为严格的要求。
记者在会场发现,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纷纷将简历投向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在山东某县的人事局展位内拥挤了三、四十位大学生,他们大多是2004届应届毕业生,其中很多学生都是校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奖学金的连年获得者。像这样的高材生,前几年根本就不愁找不到好单位。据一位陕师大的同学讲,前几届的师兄师姐在这个时候每人手中至少握有七、八家招聘单位的招聘意向书,也就是说前几年七、八个单位争一个毕业生。而这两年刚好相反,七、八个学生争一个就业岗位。一些效益好、福利佳的单位竞争更激烈,像西门子、华为集团这些知名企业甚至会出现上百人争一个岗位的局面。残酷的现实使毕业生不得不放下身段,毕竟先找一个岗位就能解决生存问题。
大多数学生都是持着先就业再择业,骑驴找马的心态来找工作的,所以任何一个就业机会都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就业岗位都不能放过。记者在整个会场巡视了一番,发现没有一家单位前是空着的,一些单位设了展位,但没有人来招聘,可其展位前仍有许多学生在等待。
和毕业生相比,用人单位显得更加挑剔、苛刻。几乎所有的岗位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其中还包括对英语、计算机、工作经验等要求。广东省惠州市人事局在招聘栏上写着“非硕士生不要”,有些用人单位干脆打出“大专生免谈”的条幅。这使得许多专科生只能望而兴叹、望而却步。最使记者惊讶的是一些大酒店招聘厨师居然也是非本科不要,厨师的技艺和学历可以划等号吗?记者还注意到今年的毕业生在薪酬待遇上很少再有自己的要求。一个求职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她根本不考虑工资给多少,只要能把自荐材料递进去,再填一张表格就心满意足了。
招聘会是早上九点开始的,记者发现不到中午十二点钟,许多用人单位已离去。面对堆积如山的自荐材料,有些用人单位索兴就放在展台那儿,还有的单位居然把学生的自荐书丢到门外的垃圾桶里。
面对现实从低做起
西安的高校在全国排第四位,仅西安生源的毕业生每年就有数十万,再加之外地生源想在西安落户就业的毕业后,人数就更多,但西安市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却很少。记者从全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中心了解到,仅今年一年就有280万应届毕业生加上去年未就业的人数,共计三百多万。而实际提供的就业岗位和去年相比没有增加多少,这就意味着今年仍有一大批学生不能按时就业,甚至会出现未毕业就失业的现象。许多应届毕业生已经明显感受到这种就业危机,所以在找工作时低门槛,低姿态,不再挑挑拣拣。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已经深入到大多数毕业生脑中。
“僧多粥少”的现象就使得岗位争夺大战愈演愈烈,毕业生姿态越降越低,求职心态也日趋平和。
实习记者 李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