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育才当有市场眼

2023年12月19日

读了几年的大学,却找不到对口的岗位,在南京江宁区的人才招聘会上,3000学子就遇到了这样的尴尬事。据报道,2月16日,3000多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前往江宁区参加2004年春节人才招聘会,可面对设摊的60多家企业,1000多个岗位,只有不足百人成交,3000学子求职无功而返。目前,该区的150多家电子类企业,共需电子信息人才15000人,60多家机械制造企业,需用人才2000多人,人才缺口非常大,但在应聘的高校毕业生中,此类专业的人才却很少。

3000学子求职无功而返,当然不是学子们眼光太高,亦非是企业的门槛难跨,真正的原因是这些学子所学专业与企业的用人不能对口。作为企业用人当然要从生产需要出发,专业不对口也就没有招的必要。问题是这些学子所学的专业为何与市场脱节,这不能不让人深思。这几年,各类大专院校都在扩大招生,甚至动了不少脑筋,想了不少办法。但在专业的设置上,依然是“既定方针”,十几年前原有的专业,如今还是不变的脸。很少从企业的实际、市场的需求去设置专业,培养人才。教育结构的一陈不变,导致了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的严重脱节,呈现学子求职无功而返、企业难招对口人才的两难局面。

高校培养人才,目的是服务于经济建设。市场需要的人才限制生源,不需要的专业满额招生,只能是人才的浪费,是对国家教育投资和学生利益的不负责任,也是造成高校学子求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市场的需求就是高校育才的方向,哪些专业该扩招,哪些专业该限招,必须做好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才能培养出社会实用、市场需要的人才。最近,山东省在高校的育才上就有了新办法,规定在安排招生来源计划时,须做好人才需求的分析、预测,对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专业,从严控制招生数量。育才多长一只市场眼,早打算、早准备,真正以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这样自然就不会再出现人才与市场脱节的尴尬了。 (张君明)

上篇:韩城计生服务让百姓放下思想包袱
下篇:情注下岗职工的私企老板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4/3/20040303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03/03/34552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