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在事业与家庭营造美满

——记西北工业大学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洲

2023年12月19日

“三八”前夕,西北工业大学女教授,博士生导师,365所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周洲,被省总工会评为陕西高校女教师“创新能手”,对于年仅38岁的她而言,这是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等之后的又一次荣誉。无疑,周洲在她从事的科研领域里取得的成绩是骄人的,然而作为女人,谁又能知道这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呢?

周洲和丈夫二人都是工学博士、两站博士后人员,1995年双双进入西工大的航空与宇航科学技术博士后站,拖着只有十个月大的女儿祝宁华,这个家开始了跋涉。在此期间,丈夫由于承担了“921”工程中的部分项目,每天半夜才能回家,抚育幼儿的担子只能落在周洲一人身上,可她也同时承担着气动与隐身一体化设计等重点科研项目和国防基金研究。孩子睡觉的时间,经常是她工作的时间。带着孩子,不好做饭,洗衣机桶就成了孩子的“站篮”,站在洗衣机桶里,看着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丈夫夸她“带孩子有创新”,她笑称“逆境成材”。

在某国家重点型号“高新工程”研制工作中,周洲和丈夫捆在一起,丈夫担仁型号项自的总设计师,工作繁重,经常出差在外,家庭重担压在周洲一人肩上。她在型号中负责的总体设计工作是全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国内又属首次研制,需要采用一些创新的设计概念来解决问题,而且设计周期和时间非常紧。为了使整个型号研制工作能顺利推进,周洲连续七个月多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六和星期天,大部分晚上都在加班,有时是拔下吊针就继续干,刚满三岁的女儿被送到老家。电话里听到孩子唱着“世上只有外婆好”,周洲泪流满面。在完成了该型号的飞机气动总体布局设计和地面实验验证的当天,她直奔千里之外的娘家看女儿。

1999年是“高新工程”项目的首飞时间,也是对周洲所负责的关键技术的验证的关键阶段。她背着女儿,在外场试飞一呆就几个月,女儿常常与蝴蝶、蚂蚁、蚂蚱为伴。她下班的时候,女儿就成了泥蛋,周洲把孩子带回宿舍,再拖着疲惫的身子借来一只大桶洗涮。十月一日放假,别人高高兴兴回家了,孩子却由于在外场感染了风寒,发生哮喘,回到家中,来不及洗去风尘,就直奔医院,在医院度过了一个国庆长假,又重新回到外场投入工作。

现在,“高新工程”,进入了最紧张时期,丈夫更无暇顾及家了。而劳力的事对于一个没有丈夫在家的女人来说,还可以克服,最难熬的是孩子生病时,要独自一人承担劳累和恐惧。多少次孩子半夜高烧,周洲背着女儿去医院,忘记了黑夜的恐惧,忘记了没日没夜的疲劳,为了不让外场试飞的丈夫分心,她常常所有的事情自己一人扛。去年,流感发作,丈夫来电话说:“某某的孩子发烧,叫他回去了,你和女儿可好?”周洲嘴上说“都好”,但眼泪却涌了下来,因为这时孩子正高烧四十度,还药物过敏,她一天守在医院,滴水未进。

周洲说:“一个女性,作为母亲、妻子,总是要更多挑起家庭均担子,同时,在你从事的职业中,又必须按照你分工的角色承担职责,不会因为是女性而有所迁就。”正因此,她勇敢地担起了工作与家庭两副担子,并且同时创造出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美满。

本报记者 刘公望

上篇:专家眼中的就业路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4/3/20040309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03/09/34573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