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文/周理
在亚洲各国中,经济发达的新加坡和日本,打假力度最大,打假方式也很独特,值得借鉴。
新加坡用“黑名单”,曝光黑店。“花园城市”新加坡是一个有口皆碑的购物天堂,物美价廉的商品让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满意而归。而在顾客满意的背后,是新加坡政府的苦心孤诣。为了杜绝假货次品,新加坡政府专门推出了一个“黑店曝光”计划。游客一下飞机,马上会收到一张“黑名单”。这是新加坡旅游促进会精心设计的,上面列举了新加坡所有的不合格商店,让游客一目了然,再也不需要担心会买到假冒商品。
新加坡设有专门负责游客投诉的法庭。若法庭确认某个商店有违法行为,该商店就会出现在“黑名单”上。这种“黑名单”一月审查一次,“改过自新”的商店不会出现在下一期的名单中。“黑名单”免费赠送,携带十分方便,游客在购物的时候可以对照这个名单。
在日本想作假,小心点儿!在日本,生产者对这一点都很清醒:千万不能侵犯消费者利益,否则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日本很早就根据《消费者保护基本法》设立了“日本国民生活中心”,每年对市场上的商品进行抽样检测,通过对商品的性能、安全性、经济性和适用性进行测验比较,向消费者提供准确的购物信息,防止虚假广告。作为避免厂家和消费者发生冲突的另一道防堤,日本有关方面还制定了产品“召回”制度,如果厂家发现产品有缺陷,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日本经济产业省等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补偿消费者的损失。
如果生产厂家发现问题隐瞒不报,一旦被曝光,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例如,日本三菱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曾出现问题,按规定应该向经济产业省报告,并迅速召回给予免费更换或维修。但三菱汽车公司一直隐瞒实情不报,后来被媒体曝光,不仅受到了经济产业省的处分,而且车辆销售一落千丈,企业信誉受到严重打击,至今还没有完全消除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