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下岗女工郭惠云做肝移植手术的第六天,这标志着她已从死亡线上挣扎了回来。据西电医院肝胆外科的王双全主任介绍,郭惠云是西电医院所做的第二例肝移植手术,过了第六天的安全期,表明手术相当成功。
今年38岁的郭惠云是西北国棉四厂的一名下岗职工,丈夫在西安544厂工作,三年前被诊断为“肝硬化、乙型肝炎”,经多方救治,花去了多年的积蓄,使本来并不富裕的家庭面临不幸。由于病情恶化,于今年春节前住进西安东郊一家医院,面对20万元的手术费,郭惠云被迫出院。
在她年仅11岁儿子杜铭的爱心呼唤下,西电医院准备为她减免手术费用。2月8日郭惠云住进西电医院,3月3日消化道开始大出血,一天竟呕血2000mL,出现严重休克。经再次确诊,她已到了肝硬化晚期,如不做手术,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家属只交了7万元的前提下,西电医院怀着人道主义精神减免费用,尽一切可能对郭惠云实施手术,3月10日成功实施手术。据西电医院院长梅强介绍,截至15日,西电医院已为郭惠云减免费用达10万余元。15日下午,西电医院干部和党员又为郭惠云捐款3630元,用于手术后费用。
谈及西电医院为何如此关爱郭惠云时,梅院长表示
是出于医生的责任和工农医院性质的使然,我们医院喊出了“为工农大众服务”的口号,就不应该冷漠地对待一个下岗女工;二是她儿子的那份亲情呼唤打动了医院领导的心,我们可以通过此事来培养医护人员为工农大众服务的良好素质。
在医院,记者见到了小杜铭。妈妈生病后,小杜铭就觉得他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和同学无忧无虑地玩了,现在一想起妈妈的病,他就会黯然神伤,脸上写满了与年龄不称的忧郁。在妈妈刚住医院时,望着爸爸为钱发愁的样子,小杜铭自己写了一封求救信。他写信的事事先没有告诉爸爸和老师,就连最好的同学也没告诉他们。他写信疾呼社会各界救妈妈是出于一份真实的亲情。“我忽然觉得我随时都有可能失去妈妈,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写信,呼吁更多的好心人救救我妈妈”。在信发出后,首先得到了爸爸单位职工和西电医院医护人员的呼应,据杜铭的爸爸杜灵智说,544厂职工共捐了近2万元。
杜铭的父亲说,自从妈妈住院后,杜铭就一个人煮方便面,自觉写作业。他家住在团结西路,离学校有7站路远,为节约1元钱,小杜铭每天走着去上学。2月12日,杜铭所在的学校莲湖区机场小学师生为他妈妈捐款,一次就捐了12093.82元。面对这1万余元,小杜铭只用哭声表达对老师和同学的敬意。正是小杜铭的真心呼唤,才打动了许多善良人的心,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帮助他们母子。杜铭的爸爸说他交给医院的7万元有一半来自大家的捐款。
据西电医院主治大夫说,郭惠云手术虽然成功了,但今后医疗费仍是一个大问题,杜灵智已没有钱了,医院虽减费为她做了手术,但今后每月的护理费都得几千元甚至上万元,郭惠云要真正康复还需要更多的费用。
我们在此希望有更多的人向小杜铭伸出援助之手,让他救母亲的希望不要落空。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