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文/苏北
新时代我们还要不要劳模
劳动模范,是一个光荣而响亮的称号,也是给劳动者的最高荣誉。上个世纪闻名全国的劳模时传祥、王进喜等曾经激励和鼓舞了整整一代人,想起他们,就如同翻开一部历史的画卷,使人们重又看到了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建国初期的“生产竞赛与新纪录运动”,五六十年代的“先进生产者运动”及“‘五好’企业和‘五好’职工竞赛活动”,八十年代以后的“为四化立功”、“双增双节运动”、“职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正是这一个又一个历史进步的亮点,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闪烁着时代精神光芒的劳动模范,他们来为职工群众树立了旗帜,带领职工群众前进,奏响了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
但是,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尤其是加入WTO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这样一种观点:劳模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再需要劳模了,劳模过时了。针对这种观点,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博导周晓虹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劳模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现象,虽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但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下,劳模不仅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还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更为丰富的价值。这些年,在京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都证明了这一点。其中有几位民营企业老板当劳模更为引人注目。湖南省全国劳模潘新姣说:“劳模的价值是永恒的,它不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而消逝。”上海市全国劳模徐虎认为:他在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着劳动光荣和创造光荣的不变主题。
新时代劳模价值在哪
劳模是劳动者的模范,在计划经济时期,产业工人是劳模的主体,因而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劳模应从工人中的先进典型中评选。于是人们提到劳模,就想到干苦活、脏活、累活的人,现在,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劳模的价值也应该发生变化,新时代劳模的价值究竟有哪些呢?(1)经济价值。劳模们自始至终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重大的经济价值,他们创造了并将继续创造比一般员工大得多的价值。吉林省吉林市仅2001年,全市劳模实现经济技术创新成果145项,创造经济价值1054.6万元,占全市报送301项优秀创新成果的60%,劳模成为技术创新的领头羊,还可为所在企业带来巨大的隐形价值,产生品牌效应。(2)社会价值。市场经济是讲求诚信的经济,诚信也是市场经济下十分重要的交易原则。在经营中谁得到了别人的信任,就会获得更大的收益。河北省劳模、秦皇岛海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王广慧把劳模印到名片上,每次外出联系业务向对方递上名片时,从对方的眼睛里都深深感受到,劳模称号比总经理名号的分量要重得多。(3)文化价值。新时代的劳模代表了我国当前新的劳动文化,这种文化同“三个代表”要求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一致的,劳模的拼搏创新、诚信敬业、真诚奉献是其重要内涵和内在精髓。北京市全国劳模李素丽就是利用公交这个特殊的窗口,向人们展现新时代劳模新的文化价值取向。(4)道德价值。劳模身上有着巨大的道德感召力和精神力量。劳动模范教玉章管理辽宁沈阳市沈河区怡静园内公厕,他从自身做起文明用厕,人们把到这里方便变成一种享受,用道德去倡导一种人文关怀的“公厕文明”。(5)心理价值。劳模是人们心目中的良师益友。山东潍坊百货大楼营业员高玉美于1995年5月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后,对丈夫杨春湖的心理产生了震动,他更加勤奋工作,由于他在消协上工作出色,1997年被评为“全国保护消费者权益先进工作者”。1998年5月1日,杨春湖也将一枚光彩夺目的山东省劳模奖章带回家。
新时代劳模有那些新内涵
时代在变化,时代精神也在变化。知识和创新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河北省宁晋县电力局的靳保芳劳模说,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劳模,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劳模是一种责任。每一个劳模从其成为劳模起,就应该明白劳模对社会价值取向承担的责任,劳模的荣誉应时刻维护。决不能损害劳模的形象,要尽心尽力履行职责。第二,劳模是一种社会荣誉。代表着劳模的社会定位,劳模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不作任何违法违纪的事。第三,劳模是一种奉献。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尤其是企业经营者劳模,这方面负有更大的责任。第四,劳模是一面旗帜。旗帜正了,自然会起到好的表率作用。上海市全国劳模马桂宁认为,劳模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劳模不能躺在以往的功劳簿上,而要不断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提高工作的含金量。江苏无锡市目前已送431名劳模、先进工作者先后在中国人大,南大,苏大等高等院校学习,把劳模培养成智力型劳模。
典型就是旗帜,劳模就是品牌。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劳模的社会品牌效应都是引领社会进步的导向,是与时俱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形资产。但同时,劳模作用的发挥,还要依托社会大环境的支撑,除了各级工会组织要多关心劳模、爱护劳模外,各级党政组织也要多做“马前事”,努力形成一个关心劳模、尊重劳模、学赶劳模的社会氛围,使劳模真正成为全社会的楷模,让劳模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