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置身青藏高原

2023年12月19日

文/刘桂萍

置身青藏高原,那里的自然环境自然比不了内地。“到了昆仑山,气息已奄奄;过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上了风火山,三魂已归天。”听到当地人这样的顺口溜,可见其自然环境是何等的恶劣,单靠想象是很难描绘的。

7月30日,我们一行4人踏上西去的列车,到青藏线去采访。到了格尔木,只适应了一天,第二天下午3点便向沱沱河行进,当时我一点不觉将面临一次生死考验。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小瞧了高原,它先是用大智若愚的绵长内力,慢慢持久地消耗我们,到了海拔4500米时,猛地一下发动了全面的攻击——

那时候,汽车像得了病,走着走着,就突然莫名其妙地自动熄火,停上一会儿,就又可以上路,一会儿又熄火了。司机说,这是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含氧量低,汽车行进所需要的氧气不够造成的。刚过昆仑山,我们都感到气短,呼吸频率加快,幅度加深,过了五道梁,头皮发紧,就象被紧箍似的,我开始呕吐,当车越过5010米的风火山时,已呕吐了第五回,几乎把胆汁都吐出来了,浑身已无一点力气。同行的李医生非常担心,凌晨1时左右,他本打算在路边的兄弟单位医院让我先吸点氧,谁知高压氧仓里挤满了人,已没有空余的吸氧设备,只好先打一针,吃了点药。医生告诉我,刚到这里的人都会这样,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离开医院,我们又连夜赶路,直到凌晨2点多才赶到沱沱河我们公司的指挥部。

后来,李医生说,当时你还笑呢,我们都为你捏把汗,你的症状与脑水肿相似,这病多发在进人高原的1—10天内,主要是高原低氧环境引起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导致颅脑内压增高发生水肿。严重缺氧时,大脑皮层麻痹,意识丧失而昏迷,如果治疗不及时,几小时内就可丧命。

现在,我想起来还真有点后怕。

来到青藏线工地,我又一次领教了生命禁区自然条件的恶劣:铁路沿线有几百公里的无人区,年平均气温在零下5摄氏度左右,最冷时到零下40摄氏度;空气稀薄,高寒缺氧,平均气压为海平面的55%至72%,空气中的含氧量比海平面减少30%至48%。在这里施工,一切都是刻骨的磨砺。比如,洗脸不能蹲在地上洗,不然头晕、气短、眼前发黑,随时有栽倒的危险;因为供不足氧气,走路、说话不能快,味觉、嗅觉失灵,吃饭不香,竟然分辨不出食物的味道。凡是在这里久呆的人,都嘴皮发紫,体重减轻,2—3个月多的减了20多斤,一般都减10几斤。

在工地采访时,见对面的山上有两个小点在晃动,我问身边的指挥长杜厚堤,那是什么,他笑着说,那是咱们的技术人员正在抄平、放线。再看眼前莽荡连绵的大山,我感到强烈的震撼:在自然面前,人是那样的渺小,但又是如此的伟大,在如此恶劣环境下是人的执着、镇定和为祖国忘我的奋斗精神,给荒芜之地注入了无限生机…

生活在都市的我,顿时产生一种敬佩之情,一种想迅速融入他们之中的感觉袭遍全身。人们写青藏高原,更应写青藏铁路,工作和生活在青藏线工地上的人们,我们有理由不去写他们吗?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今日“二诸葛”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4/3/20040329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03/29/34646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