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要图方便快捷莫过于坐出租车了,日前,记者在西安街头坐上了一辆油气两用车,司机师傅兴奋地介绍说,他的车有气燃气,无气加油方便极了。据了解,天然气汽车在西安市场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仅去年,西安市清洁汽车总投资达5.27亿元,清洁汽车总量达9264辆,为方便加气,西安累计建成投入运营压缩天然气加气站11座,在建7座,这仅是西安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纵观西安的汽车工业发展,产值、利润、生产总量同比增长较快,其中,汽车整车生产仍处于快速发展期;专用车及改装车生产出现较大转机,增长幅度较大;汽车零部件生产稳步增长,总体增长趋势良好;天然气汽车应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些得益于企业一系列的改革新举措和科技实力的增强。
资产重组使汽车企业焕发生机。继2002年上市公司湘火炬与陕西汽车集团实现资产重组后,2003年,在资产重组方面,西安汽车工业又成为民营企业看好的行业。深圳比亚迪公司与秦川汽车责任有限公司顺利实现了资产重组,新组建的西安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企业竞争实力加强;陕西欧舒特汽车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能力的方案已通过股东大会;民营企业陕西正发实业有限公司成为控股公司。强强联合使得西安汽车工业自去年以来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一批大的汽车项目相继立项建设,预计总投资为60亿元,项目建成后可新增产值约200亿元,其中有投资30亿元的西安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建设年产20万辆家用轿车及电动汽车项目;投资16.8亿元的陕西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年产重型卡车5万辆项目等。资产重组,立项建设,民企介入,使西安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抢占市场,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研发周期缩短。西安街头奔驰的新型燃气公交车就是陕汽生产的。仅陕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先后研制生产多款奥龙S200和F200“德龙”系列新型车;西安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继推出批量福莱尔汽车后,着重研发了排气量在0.8—2.4升的不同系列新产品。
西安的汽车工业犹如一支带刺的玫瑰,令企业界欣喜的同时,一些不足也日渐显露。首先西安汽车工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去年上半年的一场“非典”使西安汽车工业出现了波动,客车企业深受影响,市场需要一个较长的调整过程;其次,国家对汽车销售宏观政策的调整,汽车信贷政策的收敛,导致市场购买能力有所下降,企业反映不迅速。另外,受原材料、能源等涨价因素的影响,生产成本提高,而为了抢得市场份额,企业又在降低销售价格,使得西安汽车工业运行质量有所下降,经济效益有所回落,应引起汽车企业的重视。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