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是工会干部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令人遗憾的是,近些年来,我们的一些上级工会干部在下基层时,却与职工群众接触少了。他们到基层企业后,或到厂长、经理办公室,与他们聊聊天,听他们诉诉苦;或到工会办公室,听工会干部读读材料,念念汇报。就是去调研,去了解情况,去解决问题,也大都坐在会议室里,参加人员也大多是企业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工会干部。即使有一线职工参加,也极少,而且是企业领导指定了的,事先安排好了的。
如此下基层能否了解真实情况,能否真正解决问题可想而知。“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其主要职责就是“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所以群众组织就应群众化。若上级工会干部下基层后只浮在基层的“上层”而不深入到基层的“底层”,不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怎能了解职工的困难和疾苦?怎能听到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掌握基层“底层”的第一手资料,不知道职工群众究竟在干什么、想什么、盼什么,怎能做好群众工作?又如何去为职工说话办事,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去年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三峡库区视察时,深入到重庆市云阳县农民李建民家中,当了解到李建民打工的工钱被拖欠一事后,亲自为其“追欠”,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在全国形成高潮。若温家宝总理到基层只到县委、县政府而未去农民家中,能了解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会有如此严重吗?全国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工作能取得阶段性成果吗?
温家宝总理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同样为工会干部树立了榜样。工会工作是群众工作,工会干部是群众工作干部。我们的工会干部应坚持下基层,同时在下基层时要做到既要“身入”又要“心入”,既要到基层的“上层”更要深入到基层的“底层”。
谭贤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