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文/频阳子
前不久读到一则报道,题目煞是精妙:“阴曹地府也奔‘小康’。”说是西安市八仙宫附近冥币公然出售,颇为时髦的冥品“别墅”“轿车”等也一应俱全。“冥府别墅”还配备所有“现代化的家用电器”。自然,清明节前夕自是这些现代冥品的“销售旺季”。
的确,冥品的“产品研发”与强势走向令人堪忧。笔者所处的县城,虽然冥品发展相对滞后,但绝对不甘“落伍”,也在“积极发展”。时下,冥币大行其道,什么美元、英磅、港币应有尽有。似乎“冥国银行”也和世界各国“通存通兑”了。套用上述标题:“冥国银行”也在“国际接轨”。
如今在一些地方,扫墓祭祖正在呈现着“和时代同步”的景象。现代人消费什么,死了的人也要“享受”什么。有的人竟将纸扎的“小姐”纳入祭祖系列。试问,祖辈劳苦一生,忠厚一世,生前对“二奶”“三陪”的奢糜之风早已深恶痛绝,倘若先辈地下有知,当对后人这种“孝敬”愤怒不已。如此作派,美其名曰祭祖,其实是在亵渎先祖的英灵。
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和其它节气一样,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时机。如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节自古也是个色彩情调很浓郁的节日。据有关资料,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将其祭日定为“清明节”。每到清明节,人们便相约出游踏青或扫墓祭祖。清明节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是人之常情,也是传统美德,同时也不失为一种充满浓郁民族风格的传统文化现象。
然而时下“清明”的异味令人深思。除本文开头所列现象外,还有的地方修庙建祠,兴“族”动“宗”。有的动辄请大仙、巫婆装神弄鬼算命占卦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等等。有的借清明等传统节日“开发鬼经济”,变法子驱动阴间“市场”,造成难以数计的“白色消费”,带来新的浪费。这就背离了扫墓祭祖的初衷,玷污了清明节的圣洁,也助长了伤风败俗的风气。
清明一词亦有清澈而明朗的意蕴。让我们疏理一下心情,在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时节,携亲带友到祖宗的坟头献一束鲜花或敬上一炷清香,表达对亲人的缅怀,或在坟前栽上花草、树苗,让故人在绿叶鲜花中安眠。总之,庄重祭祖节俭扫墓,切忌“大操大办”,搞什么“现代化”。让心灵先清明起来,人文环境也便随之日渐清明起来。清明节也自然会成为人们心目中一个“清明”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