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灰领阶层中国制造”的三大瓶颈

2023年10月02日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宣布,我国将在未来三年培养50万被称为“灰领阶层”的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及其它技能含量较高的行业。但记者在走访西安市部分专家、学者时却了解到,打造高技能人才还须突破三大“瓶颈”。

传统观念瓶颈 “灰领人才短缺的基本原因之一是观念问题。”西安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永春指出,我国历来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重学历轻技能,好象只有脑力工作者才是人才。受这种片面追求财富和地位而不是劳动和技能的观念的影响,大学生择业摒弃技工岗位;技工人才看重的是提高学历而不是技能。在西安,高级技工供需比为1:44,中级技工供需比为1:16,高技能人才缺失已在企业中造成技术“断层”。

用人偏见瓶颈 企业招聘人才时也往往表现出不正确的用人观念。西安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经理董小泰说,许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大量招用不具备从业资格人员上岗,求其“价廉”;要么片面看重学历,以为招用人员的学历可以装潢企业的“门面”。“我们在职介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企业在招聘内勤人员和产品推销员时也要求“大本”学历,而在招聘技术工人时则只需有从业经验,学历不限。”他说,“这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技能人才的短缺,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企业用人观念并未转变。”

人才培养瓶颈 “高学历热”正在导致“老总好找,蓝领难觅”的现象。在南方沿海城市,找一个好钳工甚至比找一个博士生还难。媒体报道,浙江一企业以年薪73万聘请模具制造高级技工,最后在日本找到了需要的人才。多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投入过低,让我国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一直难以独挡一面。

有过近20年企业工作经历的《西安工人报》总编辑、高级政工师褚向群在和记者谈起这个话题时指出,国内企业获得灰领的主要方式是传统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徒弟从师傅那里继承下来的是单一的技能(或称“绝窍”),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的局限性很大,很容易在技术革新过程中被淘汰。目前技术岗位缺人才,而“4050”人员没岗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现代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他说:“如现代汽车修理的难点和重点已不是机械部分,而是电路维修,传统的单一型修理技工就很难适应现代汽修的需要,只有行业机电一体化人才才能应对自如;再如,现代企业中数控车床正在逐步取代机械车床,而数控车床技术工人就要求有计算机原理、编程、操作方面的知识。机械车工面对数控车床‘两眼墨黑’……”

在我国,复合型技能人才即灰领阶层的“诞生”,需要高知识阶层的人肯“屈就”于技术岗位;需要企业在待遇和地位方面肯给技术人员分一块“蛋糕”;需要政府部门缩小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投资差别的“鸿沟”。只有突破了这三大瓶颈,我国的灰领阶层才能造得出、稳得住、用得上。

■本报记者 问风

上篇:没有了
下篇:我省高技能人才可享政府津贴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04/08/22185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