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原特种胶带分厂由于经营管理等原因,使宽幅印花胶带这个陕西省填补国家空白产品一度销售受阻,利润下滑,甚至亏损,职工工资难以保证。为了盘活国有资产,西橡2000年成立注册资金为1523万元的“陕西华迪特种胶带有限公司”。改制完全后,西橡将“华迪”承包租赁给浙江一个体经营者,该经营者以其新的思想观念,灵活的经营手段使“华迪”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市场不断拓展,效益连年攀升,职工收入持续提高。几年下来,西橡仅收取的租金就超过500万元,与改制前的亏损局面形成天壤之别。
2003年6月,西橡获悉,重庆中南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欲出售其进口不久的高压胶管生产设备,遂让正在筹划中的双迪胶管公司一边派人实地考察,一边招商引资寻找出资人。当该设备以440万元成交后,也找到了韩城市个体经营者任土生等自然人的800万元投资。西橡顺水推舟,让高压胶管分厂的设备206万元作为实物投资,任土生等人投入现金800万元,于当年10月份注册成立“陕西双西胶管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将任土生等人的投资用于购买那套440万元的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这样以来,一个以非公有制控股、专门生产经营高压钢丝编织胶管的公司诞生了,仅此一改,就使得西橡的高压胶管年产值由2500万元提升到4000万元。
(三)
截至目前,西北橡胶总厂第15个改制单位已进入运作程序。已经改制的14个单位注册资本金已达11341.9万元,其中非国有资本金2929.9万元。探究西橡破解国企改革难题的奥秘,我不得不惊叹西橡决策者对时代脉搏准确的把握。
几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决策出台前,西橡《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已经在讨论之中,只不过十六大为这种多元化经济结构的体制下一步走向指明了方向,使西橡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适时放宽了准入条件、扩大范围,“凡本厂职工和社会自然人均可申办非公有制企业,或参与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控股、租赁、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生产经营、技术、设备的管理,以及研发新产品。
对《意见》的坚决贯彻,使西橡除主业外,自然人投资占到主导地位,最多一人投资600多万元。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经过改制的单位,每家都有一整套公司章程,也都按照《公司法》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运作。而西橡总厂的工作,则越来越侧重于防范这些公司偏离轨道,作为这种自下而上的改制方式的操盘手,它必须保证改制的彻底和去形式化,以及保障投资人、员工、国家的回报和权益。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