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1日,铜川矿务局投入资金1070万元,转交1000余万元资产,把在市区的21个单位,14000多户职工的生活用水交给了铜川市自来水公司。从此,职工们喝上了优质自来水,告别了每天3小时供水制;企业甩掉了每年亏损250—300万元的包袱,真是桩两全其美的好事。兴奋之余,绝大多数居民楼实行了单元“自治”,即各单位推选代表或各户轮流坐庄,查看各户水表,杜绝表外用水,尽可能减少分摊,降低水价。可局机关后院至今尚未实行单元自治,成了“特区”。
据了解,移交前,这21个单位,14000多户职工的二级水价是每立方2.45元,最高时2.7—2.9元也收过。移交后,实行单元“自治”,有的居民楼可控制在1.98—2.2元,明显是对职工有利的事,可局机关后院住户就是不愿做。知情人介绍,局机关后院居住的人员颇为复杂,长期以来很少交水费,理由是以前企业承担损耗,现在要住户自己负担,受不了。一些人还抱着喝“大锅水”的心理,对企业的改革不理解。其次,职能部门对室内管网的维修、检查工作不及时,而恰好室内管网部分未移交给自来水公司,以致职工产生了误解。
局机关后院的部分住户反对单位“自治”,负责管理其水电的局机关事务中心万不得已想出了一个办法,单位雇人去抄表收费,每户每月加1元钱,抄表员分户抄出来的数据与水司总表的误差,各户分摊费用。而现实情况是,因缺乏有力的监督,表外接管用水,户内跑冒滴漏,以及门面房用水难以杜绝。局机关后院有一老工人对每月户均几方水的损耗颇有怀疑,多次明察暗访发现,某户长期无人,室内水仍在流,院内门面房用水直接从总表外水管走过,吃亏的是楼内住户。矿务局物业公司负责人坦陈,表外用水属督查不力所致,用水移交前,厂方曾进行过检查验收,一些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室内管网年久老化,曾考虑过更新,自来水公司提出每户收取1000元改造费用,多数职工拿不出,还有人因装修过,不想拆除现有管道,单位又无力给予补贴,只好给85%的住户换上新水表,为单位“自治”创造条件。他强调:生活用水改革已走到这一步,实施单元“自治”是趋势。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