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是近年来西安人才市场所显现的最大特点:一方面,用人单位招聘不到满意的人才;另一方面求职者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作为人才市场上两大主体——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都有一个对对方要求相对过高,而能够为对方付出相对较低的问题。一句话,有效需求、有效供给都有限。
企业为何招不到人才?
一季度是人才市场的旺季,但西安几大人才市场工作人员都告诉记者:许多企业的人事经理依旧抱怨——公司花了几千甚至上万元打广告、参加招聘会,就是找不到能用的人!
那么,企业为什么招不到人才?
西安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经理董小泰向记者分析了四条原因:第一,不可忽视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人多才少。在人们的印象里,陕西(西安)一直是高校林立、人才济济,但现实情况却是可供企业选择的实用型人才并没有那么多。在西安几大人才市场上,拥有高学历文凭的人确实不少,可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在企业中独挡一面的人才少之又少。第二,人才流动性差。由于历史、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在陕西,许多优秀人才大都安于现状、不愿流动。在市场上流动的人才大都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原单位实在呆不下去了,迫于无奈才流动的,很少有人主动流动。第三,部分企业招聘要求太多太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流动。由于主营业务及企业性质的要求,招聘时,在性别、专业、年龄、经验等方面提出要求本来十分必要,但有些企业过于苛刻。比如招聘保安,有公司提出的要求是“身高1.75米以上,形象好,有高度灵活性,月薪600元”,有这样条件的人肯给你干保安吗?又如一家公司招聘一名统计员,就非要一个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统计专业本科生不可,而符合要求的本科学历的人才又不会选择这一岗位。其实这一岗位的工作就是对一些销售指标做简单的统计,能分清项目,会加减乘除就行,一个有责任心的中专生就足以胜任。第四,待遇偏低,难以吸引人才。毫无疑问,待遇是个人求职的第一要素。现在真正优秀的人才是不会闲着的,他们的求职一般都是“骑驴找马”式的,因此,没有诱人的待遇是很难让他们“挪窝”的。
营销人才缺与大学生就业难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在西安几大人才市场上,伴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却是营销人才紧缺。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正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营销成为了这些企业一切活动的“龙头”,企业的所有活动都要服从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营销。因此,几乎所有行业,从一般的业务员到营销管理人才都严重缺人。多年来,营销岗位需求一直高居西安各大人才市场之首,而且对于专业、经验等要求相对较低,但许多人却不愿意选择。特别是大学生,自己不愿意,家长不主张,学校老师也不引导。
对此,董小泰经理分析说,营销人才缺与大学生就业难,说穿了就是一种就业歧视现象,对营销岗位存有偏见:什么“低人一等啦”、“没有面子啦”、“不稳定啦”……如果问一声“什么是营销?”一半以上的学生和家长会把营销与“上门推销”、“乞求”一类词语相联系,多么可笑!大学生的“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就业问题,而是择业问题,即并不是为找不到工作犯难,而是在为找不到好工作犯难……
连续几天来,记者“泡”在西安的几个大型人才市场,这几天里,记者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的求职者和招聘者都因为自己设置了太高的“门槛”而在招聘求职过程中错位呢?如果都能降低一点“门槛”的高度,许多求职者和招聘者不就走进同一个“门”了么?……
■本报记者 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