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的解密文件陆续披露了美俄之间一笔秘密交易:美欲购买俄“日炙”导弹以研究破解之法,未果。美退而求其次,转向“日炙”迷你型KH-31导弹——
随着俄罗斯超音速反舰导弹“日炙”导弹的崛起,美国海军曾经广泛使用的、被称为航空母舰“最后一道防线”的近防武器系统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为了验证新一代近防武器系统和制定相应的对抗战术,美国希望求购“日炙”,但未果。接着,美国把目光转向了俄罗斯有“日炙”迷你型之称的KH-31导弹,希望用它来替代“日炙”,在演练中模拟最接近真实的作战对象。美国能否买到“日炙”迷你型?买到的“日炙”迷你型又能否替代“日炙”呢?
俄“量身定制”导弹“日炙”成美航母“天敌”
1984年装备部队的“日炙”导弹被称为美国航母编队的“天敌”,因为它是俄专门为攻击美国航母编队“量身定制”的。俄彩虹设计局是在对美国航母编队“宙斯盾”系统的雷达探测距离、处理速度和“标准”SM-2导弹的发射加速度等性能进行仔细研究后,设计了这种高速低空飞行的反舰导弹系统。其主导思想是使敌方舰艇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进行拦截,从而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先打击美国航母编队装有“宙斯盾”防御系统的水面战舰,然后再直接攻击航母。“日炙”之所以令美海军感到害怕,是因为它有3项绝活:超音速巡航、末端蛇形机动和超视距攻击。“日炙”能以马赫数2.5掠海飞行。这一速度大约是西方现役反舰导弹的3倍。据计算,“日炙”在到达射程90公里处仅需两分钟,因此能抢在“宙斯盾”系统完成探测、跟踪、拦截程序之前突入目标舰的防御区。一般而言,舰载对空雷达发现掠海小型目标的距离为18~27公里,对于亚音速导弹,这样的发现距离可以保证60~90秒的反应和抗击时间;但对于“日炙”,这一时间被缩短为20~30秒,除去反应时间,真正能够用于抗击的时间不过10秒左右。而且“日炙”的飞行高度为20米,末段掠海高度仅为7米,单发命中概率为94%,飞行末端被设计为不规则蛇形机动,防空武器进行跟踪和锁定都极为困难,抗击难度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自服役后,“日炙”导弹先后装备了俄海军的“现代”级、“无畏”-Ⅱ级导弹驱逐舰和“布拉风”级气垫导弹舰,使这些先进战舰“如虎添翼”。美前国家安全顾问阿尔·桑托里忧心忡忡地指出:“美航母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日炙’,如果美能够购买‘日炙’来发展防御系统则是最好的选择。”美海军于1993年向彩虹设计局提出购买“日炙”,但遭到了断然拒绝。
美购“天敌”无门退求“日炙”迷你型
求购“日炙”无门后,美海军把目光盯在了KH-31超音速空对舰导弹身上。KH-31是俄罗斯星火国家研制中心研制的火箭/冲压发动机战术导弹,在1991年迪拜航空展上首次公开亮相。KH-31与“日炙”外形相似且性能基本相同,都可以实现掠海超音速飞行。
因此,美国《航空周刊》曾一度将KH-31称为“日炙”的空射型。其实“日炙”的空射型是KH-41,其尺寸和重量较“日炙”更大,射程进一步提高,外形像是KH-31的放大型,而且其弹翼布置与KH-31不同。
苏联解体为美获得梦寐以求的俄制尖端武器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尽管俄政府成立了国有控股公司负责武器进出口,但市场管理十分混乱。由于国家预算和订货大幅减少,各企业为求生存相互倾轧并引发恶性竞争。彩虹设计局基于国家利益拒绝向美出售“日炙”,然而其竞争对手星火国家研制中心却管不了那么多,为了一己之利爽快地答应向美国提供KH-31导弹。美国正是趁乱把俄的尖端导弹合法装进了自己的武器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