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行宪任重道远

2023年10月02日

郁文

面对政府部门的强行拆迁,手执《宪法》捍卫私有财产权的北京市崇文区63岁的黄振沄老人成为两会结束后媒体追捧的一个焦点。然而就在4月14日上午,几名保安却将正在做早饭,干家务的黄氏夫妇强行架走,推土机随即将那座建于清朝的院落推倒。据4月16日中青报报道,如今黄氏夫妇又在废墟的“家”门口搭起窝棚以示抗议,有关部门所贴“顾全大局,尽早搬迁”标语,不知被谁加上了“捍卫宪法,保卫私产”几个大字。

对于黄家保卫家园出现的“欧·亨利式结局”,笔者深感悲愤但并未完全感到意外,而各方在这一事件中的“表演”,却昭示出不少值得思考的东西。

黄家在自家合法财产遭遇飞来劫难面前,他一未持刀二不拿棍,而是从新华书店买来《宪法》,期望以新入宪的关于保护公民私产的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之相随的还有上百户群众,说明了依法治国越来越成为国人的共识;与之形成对照的倒是地处首善之区的一级政府部门一意孤行,其行为简单粗暴有若土匪,不但有损政府形象,也有悖于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两相比较那些动辄指斥百姓素质低的官员们,实在有照照镜子的必要。

近几年围绕拆迁,坑民扰民事件层出不穷。早有法学专家指出政府混迹其中的弊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公益用地之外,政府不应介入土地征用。存在问题应由开发商与被征用者直接协商。而包括崇文区在内的官员们如此为开发商效力,要百姓们“顾全大局”,正是犯了温总理所列举的政府错位,越位通病;而此类动辄拿大帽子欺压百姓,怕不仅是全能政府思想作祟。尽管没有证据。也不能排除在积极为房地产商鸣锣开道背后是否存在权钱交易问题。

《宪法》修订案刚通过后,舆论一片欢呼,认为宪法13条为百姓维权提供了尚方宝剑。然而言犹在耳,“轰隆”作响的推土机就给人们敲了一记警钟。黄家的遭遇告诉我们要实现《宪法》的诺言依然任重道远,要将纸上的东西变为现实,仍需人们付出汗水乃至牺牲。

上篇:陕西矿产资源潜在价值逾41万亿
下篇:我省28个粮食主产县农民将获1.49亿元种粮补贴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4/4/20040421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04/21/22224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