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老树新花依然香

2023年10月02日

(上接一版)

沿九曲回肠小道,盘旋而下,便到了巴山工务指导区的驻地,在开满鲜花的园子边,贺书记指着一排整齐的房子骄傲地说,我们20年前来到这里时,喝山泉,吃野菜,听不到广播,看不上电视,在长长的巴山隧道中施工,一头连着安康紫阳,一头便是四川的万源。驻地就是汉中的镇巴县。地处两省三地交汇的穷乡僻壤,为了改变环境,创造生活,来这里的青年,凭着一双手,下河背沙,上山采石,盖起了职工食堂,修建了“职工之家”,还在这里平出了一个球场,每年还在这个当地最大的平坦场地开个职工运动会。

在指导区的办公室里,一位从铁运校毕业来到这里的青工对记者说,与以前相比,这里已是好了多少倍了,现在段上又配了电脑,还可以上网,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男子汉苦不怕,最大的心事,找媳妇难。这地方,四面是山,“芳草”难寻。回老家找吧,工作又忙,交通又不便(提速后,这里再无停靠的列车),几次家里找了一个姑娘要求见面,由于工作忙都给吹了,现在还是单身一人。据了解,像这样的大龄青年,还为数不少。

在护路工区的小路边,我们走进职工舒进松刚刚建起的家:一间房子里,一边是个小商店,一边是厨房,床上的大红被,可以看出他结婚不久,爱人是万源姑娘,热情大方,像山泉一样,清纯朴实。她对记者说:“巴山工人,实在,放心。”小商店是她刚盘下的,虽然一天挣不到几个钱,但能照顾男人,干完活回家有口热饭吃,心里很满足。言毕一笑。

1977年从延安到这里的何延生,除一口浓重的陕北腔外,已是个地道的巴山人了。他说,在这里快30年,儿子、女儿都在延安市,一满有出息。自己明年就要退休了。喝惯了山泉,听惯了鸟叫,这里每根枕木,每颗道钉都印在脑子,每当想起快要离开时,心里老是酸酸的……

面对山外丰富多彩的世界,究竟是什么精神使这些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扎根深山呢?贺书记说,铁路如同祖国的万里边疆,各工区如各边防哨所一样,不能没有人站岗放哨,铁路也不能由于艰苦而不设点进行安全养护,这是职责和铁路工人忠诚的浓缩体现。尤其是多年培养出来扎根深山的巴山精神,激励着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来到这里自觉接受锻炼。

从万源返回,再过巴山,夜幕已经降临。一闪而过的窗外,俯视巴山指导区,只见点点星火,车上进入甜蜜梦乡的旅客,又有谁知道养路工人,为了畅通与安全,在这条线上,在这深山中付出的艰辛代价。

咣啷、咣啷……那是车轮碰击钢轨的声音,也是一支苍凉悲壮的歌,这支歌将永远在大巴山中回荡……

文/图 龙仁生

上篇:“的哥”为蝇头小利宰客乘警自掏腰包助人
下篇:本报第二届言论作者座谈会在宁陕召开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4/5/2004053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05/31/22335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