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孔明
我和朋友们都强烈地感受到,王新民先生自上海“镀金”归来,写作状态突然亢奋了。去年,连续出版两本书。一曰《真话真说》,书中所写,都是真人真事;二曰《走马书林》,是《真话真说》的延伸。今年的伊始,刚刚闻到些春的气息,他又要出版第三本书了。皆因经年友好,深得他的信任,这三本书的原稿我都得以先睹为快。虽然各有侧重,精神却一脉相承,都是“真话真说”。
说真话需要勇气。文坛大师巴金老即以说真话而声誉有加。《红楼梦》里有两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可见即使古人,未必出口就是真话。曹雪芹深谙个中之道,“真话真说”,即使“满纸荒唐言”,却也“一把心酸泪”,道尽真话的力量。常言说人心不古,实际上“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真,都真不到哪里去。人与人交谈,总是漂亮话多,姑妄听之固然悦耳,过后一思量,何用?于是人多抱了一耳进一耳出态度。话不投机,半句也多;假话满篇,那无异是给耳朵施“烙刑”!正因为这样,做人也好,作文也好,说真话总容易使人感动。
拜读王新民君的大作,我总是感动。他写作和做人一样,话不漂亮,即发自本真,所以让人感到亲切。读《真话真说》是去年的春三月,当时的感觉是乍暖还寒。暖,就是因为“真话真说”,说到了我的心上,恍惚又是春三月,他的第三部书稿又摆在我的桌案上。未及翻阅,我已经有了“拂面不寒杨柳风”的感觉。心灵的受活,莫过于朋友的信任。看见书名《渭河大水灾》,就更不能抵挡“诱惑”了。大凡三秦大地上的子民,谁不曾被去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揪心过?古老的渭华大地,忽然就成汪洋大泽了。灾难记忆犹新,王新民君的“救灾笔记”已经挥笔成书了。知道他是“秉笔直书”的,所以我就无法抗拒先睹为快的冲动。
果然是“秉笔直书”,一丝不苟。历史的殷鉴,在新民君笔下熠熠生辉,发人深思;现实的灾难,在新民君笔下呼啸而出,使人心颤;灾难的成因,在新民君笔下言之凿凿,不胜唏嘘;救灾的热情,在新民君笔下,一一道来,感人肺腑。笔走灾区,文行大道,新民君的拳拳用心,尽在字里行间活灵活现。朴拙的文笔,携带着泥泽的气味;丰富的材料,释放着揪心的信息。心就不由自主地痛,不能不顺着笔意的所指,去作翻来覆去的深思。
三月是个鼓舞人心的日子。一年一度的两会预期在北京举行。给渭华地区造成灾难的三门峡水库,果然成为两会的焦点之一。部分代表、委员们的提案,既显示出“真话真说”的勇气,又给决策层出了道历史遗留的难题。其难显而易见,其事却不容回避。所谓机遇总孪生着挑战。灾难胜于雄辩,再不说真话,真要贻害子孙后代了。大水在三门峡水库上游退却,神话已经被大水无情地吞噬,假话也被河水冲积而成一片淤泥,能赢得民心的只有声若洪钟的“真话真说”了。更快哉人心的是,当两会接近尾声的时候,智慧的呼声已经凝结成全体智者的共识:三门峡水库的功过是非已经无足轻重了,壮士断腕的决议案已经不能改写了。换句话说,曾经神话般的三门峡水库很快将成为上一辈战斗者的记忆而被历史所封存!
在王新民们的意料之中,也在王新民们的意料之外。王新民君不辞辛劳,“真话真说”,为渭华人民鼓与呼,不就为了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吗?按照以往的惯性逻辑,鼓呼归鼓呼,要立竿见影,还须时日复时日。然而,历史的机遇使王新民们不能不舒心地微笑。盛世逢盛会,民心换党心,不可想象的事竟然变成了想象中真实的决策。行文至此,笔者情不自禁要替渭华父老道一声幸甚幸甚了!
殷鉴不远,愿新民君的书警示后人。是为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