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望·
受“指挥棒”的有形和无形的作用,一年一度的高考过程中的大大小小的事件,都成了最吸引人眼球的“新闻”,从警车开道送准考证到各界为高考大开绿灯,从代考到作弊……每每令人乐此不疲,按着这种逻辑,关于对《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一文是否抄袭的受关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事实上,此类“隐性”抄袭事件每年高考中都会存在,而且可以断言,只要现行的教育制度不变,类似的事情就还会出现。在这种大背景下,毫无疑问的,这些被认定的“抄袭者”,只能算是牺牲品,因为,在评价体系的引导下,背诵范文以备在适当的时候信手拈来,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并且屡试不爽,如此分析,那么“隐性”抄袭者何错之有?
诚然,高考过程中暴露出种种弊端,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总是试图在考生、家长、老师、监考、考官身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源,这无异为缘木求鱼,因为,症结缘自“指挥棒”本身,在一种错误的思想误导下,能保证过程和结果不出问题吗?!
是该对我们的高考制度乃至整个教育体系反思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