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工厂里练出的摄影家——党红

2023年10月02日

被职工群众称之为“贫民摄影家”的党红,确实有点特别,他不光拥有汉江机床有限公司机床销售处处长的“官职”,而且还有另外两个头衔:汉中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自1986年“入迷”纪实摄影以来,他忙里偷闲,先后在各类报刊发表了“土的掉渣”的纪实摄影3000余幅,并多次获奖。在他的名气增长的同时,“贫民摄影家”的雅称也跟着来了。

1980年,风华正茂、年仅21岁的党红被分配到汉江机床厂从事机床工艺设计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虚心好学的他无意中参加了当时汉中地区举办的一期摄影培训班,没想到,他从此便与摄影结下了深厚的情缘。“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位喝着汉江源头水长大的小伙子凭借他对纪实摄影的独到感悟,将镜头的“触角”伸向秦巴山区的古老村寨,用纪实的手法拍摄并记录下处于转型时期山里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转变艰难历程,为了寻找创作灵感,他利用公休假日沿着具有中国革命历史的“红色交通线”之路(指镇巴县、西乡县红四方面在陕南的部分根据地),去了解那里的民风民俗、目睹那里的沧桑巨变;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真实反映父老乡亲的所思所想,他顺着蜿蜒流淌的山涧小溪,沿着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用双脚去丈量哺育他成长的热土,把带有锄头和木犁痕迹的、平淡而鲜活的生活场景定格在历史的瞬间。

一次,为了去一个山区小镇抢拍一个有关庙会的题材,他凌晨便乘一辆用高价租来的三轮车出发了,原计划中午12点左右赶到,不巧途中遇上塌方,山路被堵,车辆无法通行,为了不耽误事,他就近请了一位老乡作向导,以步代车,在山林中艰难行进,终于在日落西山前到达,但此时赶集的群众早已散去,戏台上空无一人,他没有失望,仍然固执地在空旷的山野里寻找所谓的“亮点”。忽然,在一山脚的拐弯处,他碰见了几位赶集归来用背篓背着彩电、洗衣机和生活用品的当地农民,党红的灵感来了:进入新世纪的山民终于脱贫了,国家对农网改造的投入和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使这里的群众也用的起电了!他迅速调整好焦距,一次又一次按下快门。不久,作品《回家》便在某报的醒目位置上刊载了。

汉中记者站 汪砺锋 通讯员 李秀国

上篇:没有了
下篇:小议“灯下黑”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06/30/22446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