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再热也要送好报纸”。7月6日下午;记者在咸阳市邮政局发行投递公司见到投递员毋光明时,他正在打包。记者看了一下时间,正好是下午3时30分,室外的温度在38℃左右。毋光明说,下午这趟,单位比较少,报刊也不多,每天送两趟,而早上的任务一般比较重。
3时45分,记者要了一辆自行车和毋师傅一起去体验送报的艰辛。办公室的一位女同志给我们一人一瓶矿泉水。出了投递公司的门,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头上,汗一会儿就出来了。骑车走在城区的街道上,显得格外热,特别希望有大树。风吹在脸上是热的,汽车从身边走过时也带来一股股热浪。毋师傅说他已送了15年的报纸,在城区送报比乡下还好点,路上不会太寂寞。就是到小巷时,骑车的人多,得注意点。正说着,记者差一点和迎面的一个女孩碰了车,毋师傅很是担心。
到达第一个点,育才中学时,我们的衣服已湿透了。毋师傅说这很正常,他每天都要换衣服,要不然穿在身上,一身的汗臭味。城区的路好走,但单位密集,投递工作便显得很麻烦。每到一个点毋师傅都要让收信人详细查收报纸、杂志和信件,在准确无误后,收信人给他盖上章子,他才安心离去。在市政协,门卫给他几封挂号信,让他帮着发出去。发挂号信不是投递员的业务范围,但人熟,毋师傅常帮大家的忙。
等赶到市政府时,记者已有点体力不支,热得上气不接下气。想喝水,放在车篮的水已被晒得烫嘴。政府的信件比较多,办收接手续的时间较长。一位姓万的工作人员给记者倒杯水,记者一口气就喝干了。万师傅说,他在政府收发室工作了十几年,和毋光明打了多年的交道。给政府部门送信,责任重大,但毋光明工作很认真,这么多年来没有一次差错,很不容易。出了政府大门,毋光明说,政府的人要求高,投递公司也很重视,再说,稍有差错,政府的人就把电话打到局长那儿去了,轻者挨批,重者就被罚钱或下岗。所以一些投递员一般不爱给政府机关送报。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转到红旗商场门前,毋师傅打开一个街头信箱,将信取到邮包里。在他的投递范围内,有三个大的街头邮箱,上午下午都要打开邮箱,管有信无信,都必须这样做。摸了一下邮箱,烫手,毋师傅不让记者摸它。
回到投递公司时,记者的双腿有点软。大热天地跑了一大圈,毋师傅的皮鞋被脚踏板挂破了。他说天热,鞋都晒软了,一不小心就破了。他边说边笑,好像鞋破是件很正常的事。
随毋师傅跑了一圈,出了几身汗,对他们的工作更加了解。也许投递员的工作很平凡,无论刮风下雨,他们都得按时、按点把报刊信件送到您的手中,在平凡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笑语和快乐。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