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本报7月7日二版以《八年前的集资款何时发还》为题,最先报道了西安市新城区解放门街办职工讨要集资建房款一事,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按照职工的要求,7月12日上午街办相关人员向职工公布了集资款账目,但职工发现这个账本里全是收款收据,没有一张正式发票,这个账目难以让人信服。
1996年11月就让干部职工集资建房,整整八年时间过去了,房没有建起来,集资款也迟迟不给退还。问及其中的原因,现任解放门街办主任毛安政大致谈过一些问题。他说集资后,1997年街道办与区农副局下属的“秦海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秦海公司)达成协议,办事处职工住宅楼由该公司代建。秦海公司在征地运作过程中,几经波折,前后经过两年,因手续拿不下来,耽误了建房。这么多年来,街办先后给了该公司400多万元。在此期间,当时牵线让秦海公司建房的农副局长马某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后来好多事办起来就非常难,直到现在也没有什么进展。在本报披露此事后,《陕西日报》等省内媒体也报道了此事。毛安政表示,他们有责任帮集资的干部职工讨要血汗钱。按照职工要求,街办也首次向集资的职工公布了集资款的帐目。
7月12日上午,解放门街办副主任李昌昌接待了职工代表,并让原会计王美菊向职工代表公布了账目。记者从所公布的帐目上看到,原集资人员77人,共计收集资款419万元,后有21人因调走等原因退还了93万元,到现在还剩61人326万元的集资款。从1996年到2003年,集资款却转出了425万元,主要是给秦海公司转土地预付款等,其中还有修路费,这让职工不解。更让职工不明白的是,在街办所提供的转账手续上竟没有一张正式发票,8笔转出资金全开的是收款收据,其中最大的150万元,最小的也有5万元,还有三张收款收据没有盖公章,纯属白条。职工代表当场表示这样的帐目难以让人信服。
职工要求了八年,公布的建房款收支账目竟是这样,我们不知道当初的解放门街办是如何和秦海公司打交道的?“群众利益无小事”,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但愿这个拖了八年之久让职工心痛的问题能得到重视,最起码像公布账目这些应让干部职工知情的事情应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