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让外来人员“手举木牌照相”

郑州市中原区登记备案伤了外来人员心

2023年12月19日

据工人日报讯 7月3日,郑州市中原区大岗刘乡洛达庙村为外来人口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时,要求外来租住人员举起写有姓名的小木牌照相。此举招来一些外来人员不满,他们觉得像是给罪犯照相,心里特难受。

据该村租住人员陈先生讲,7月3日,他按通知到该村警务室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发现照相时得举起一块写有自己姓名的黑色小木牌。当时就有人提出异议,但无人理睬。

该村警务室的宋警官说,给外来人员登记备案是中原区公安分局的要求。他说,让每个照相者举起写着名字的木牌,主要是为了方便辨别,害怕相片混淆了。

对此,有人提出质疑,为了“方便分辨、害怕相片混淆”,就让外来人员举着写有自己名字的木牌照相,这是某些行政管理部门在“方便管理”这一思维中无视公民人格尊严的又一例子。在“人权”二字已经写入宪法、社会舆论大力倡导公民平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归还外来人员正当权利的大环境中,这种出格行为更加令人不解。

从源头上看,以“方便管理”为出发点的行政思维,与现代世界所倡导的人人政治权利平等的观念背道而驰,由此产生的各种管理办法也往往行不通,起码是成本太高,必须坚决摒弃。

如果说管理者是故意借机歧视外来人员,可能不合逻辑,他们也会觉得冤枉,至多承认属当时无意识的一种行为。但这也同样可怕,因为无意识源于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也就是说,一旦遇到机会,这种潜意识就会自动跳出来指挥“主人”的行动,这更需要警惕和反思。

专家认为,让外来人员登记备案“手举木牌照相”,实质是市场歧视问题。

其实,外来人员遭遇市场歧视早已有之。从不准农民进城务工到限制农民工进入城市的某些行业;从农民工的微薄工资(有些甚至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到农民工大多没有享受社会保险,不过是人们对这些不公平待遇熟视无睹。

对外来人员的市场歧视根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两种就业制度。当改革率先在农村突破,农民开始向城市流动时,旧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认同就形成一种垄断力量,阻碍着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在城市现代产业的劳动力市场中,外来人员(农民工)被看作“体制外人”。这种身份特征使其成为市场竞争的弱势群体,在工资待遇、职业选择等方面遭遇种种机会的不均等和待遇的不公平,从而形成了市场歧视。

从郑州发生的这起“手举木牌照相”事件中,或许让人们从中感受到许多许多。

上篇: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有章可循
下篇:离休费少发应予补齐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4/7/20040719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07/19/34720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