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业成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去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四句话虽不是诗,却能立刻让人感到时光的交替和人间的冷暖。把这二十四节气放到一起,所包含的诗意是意味无穷的。
农人是特别关心节气的,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本台历中的主要意义,对于星期几和那些法定的节假日,他们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大自然犹如恩重的父母,立春之后,第一个到来的节气就是“雨水”,如果春无雨,就不能滋润万物。季节养育大地养育万物,这节气好比一个给养梯队,否则大地不育,万物不生,民间饥苦,原来这节气是在万物的盼望之中。说牲口通人性,节气也是通人性的,和人的身心愿望合着拍子。比如说冬日残留的寒意,还在人们的敌防之中,台历翻过一页,立春了,人们的敏感神经立刻就感觉到了一丝暖风,有时是季节微妙的变化,有时就来自人们的潜意识,因为人与季节有一根相通的神经。城市人不关心农事,但他们同样关心节气,因为他们要关心自身的冷暖。惊蛰一声雷,万物复苏,不仅是草芽打个滚儿从田埂上爬起来,花骨朵向着太阳张开嘴巴,青蛙也从土块下跳出来,连毒蛇也有它一份生命的权力,好人和坏人同时接受春天的沐浴,生活的美同时在净化人们的心灵。清明雨,谷雨天,人人都离不开这么一个充满机遇的节气,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块土地,就是等待这个节气的,人们的激情和奋斗都在自己这块土地上。夏是春的递进,一场小满风,田垅里麦子黄了,草帽飘满田间。城里人要问老家的农事,就问节气,大麦不过芒种,小麦不过夏至,要想回家看看,出点农资出点钱,别过了这个节气。如果想清清闲闲地回家度夏,要先算算节气,过了节气,躲过农忙,再回家就可以场上纳凉,树底下听蝉,每天傍晚喝麦仁粥……回家不用干农活,像一个城里来的客人。夏天的暑气尚存,怎么忽然感觉到一丝凉风?立秋了。掐算一下节气,你才猛悟,才一转眼的工夫,黄叶遍地,老人拄着杖叹息“人真是不搁混,转眼就七老八十了。”唐人有诗云:“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节气对人生就是这么势利眼,就是这么铁面无情,大树小树,通通不准你再生长了,通通摘去你的叶子。你在那个属于你自己的节气里所耽误的,永远无法补偿。
如果在属于你的那个节气没播种,没有种子落地,那么你的机遇也就永远失去了。节气是和人的生活连根连体的,如果你对节气没有本能的悟性,没有敏感性,你那块土地就要白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