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彦峰
教授遭遇中山狼
现年64岁的陈淑芳,是中央戏剧学院的著名教授。她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81年开始在中戏授课,教习舞台语言和声乐。十几年下来,陈淑芳为国家培养出了许多知名演员,像徐帆、陈小艺、陈坤、伍宇娟、爱新觉罗·启迪等大腕明星,均出于陈淑芳名下。在演艺圈内,陈淑芳是全国有名的资深教授。1997年,退休在家的陈淑芳受聘于北京华文艺术学院,在学院执导声乐课。在这个时候,她认识了一个名叫王宇的学生。
当年王宇只有16岁,在音乐方面有一定天赋。授课结束后,王宇主动找陈淑芳,要求陈淑芳继续教授自己声乐。
做为老师,谁都喜欢上进的孩子,陈淑芳主动地给王宇留下了家里的电话,并告诉了家里的地址,约定了授课的时间。
王宇带着他妈妈来到了陈家。就这样,陈淑芳和王宇的妈妈认识了。
现年46岁的张香梅,原是北京市一家企业的下岗职工,下岗后靠每月800元钱生活费度日。1997年,张香梅与王父离婚,她与王宇单独生活。
张香梅是虚荣心极强的女人,和前夫离婚后,她四处租房居住,但是自己特爱面子,去陈淑芳家里,为了不让陈淑芳低看自己,她编造了一个故事,谎称王宇是个家境非常好的孩子,父亲是大老板,在香港都有生意。
为了让儿子配合,临去陈淑芳家中时,张香梅专门交待儿子说:“你一定要把咱们家说得体面一些。别让老师瞧不起。”
在张香梅给儿子虚构的故事里,王宇的爸爸叫乔振龙,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板,在北京是个呼风唤雨的人物,与财政部领导有着密切联系,他对儿子非常疼爱,在王宇刚刚懂事的时候,就带王宇去泰国旅游,乔振龙和张香梅感情不和离婚后,每月给王宇3000元钱零花钱。
这个虚构的故事离谱的让人不敢去想,王宇姓王,他父亲姓乔,母亲姓张,他既不姓父姓也不姓母姓,漏洞百出。张香梅后来解释说,王宇是她和前夫领养的孩子,姓的是他奶奶的姓。做为老师的陈淑芳当时也没有在意这么多,她觉得这些事情与自己无关,不管怎么说,孩子是无辜的,他不应成为婚姻的殉葬品。听说,张香梅离婚后心情不好,经常打骂王宇,陈淑芳更是对王宇疼爱有加。早在演唱班的时候,陈淑芳就不时地给王宇开小灶。她听说张香梅不给王宇做早餐,经常专门把家里做好的早餐带到学校让王宇吃。平时在家中给学生辅导,陈淑芳很少留学生吃饭,一是自己年事已高,女儿不在身边居住,二是老伴经常在外拍片,她平常吃喝都非常凑合,而对王宇,陈淑芳却不一样,只要王宇去,她总是变着花样给他做饭,留他在家吃。
张香梅看陈淑芳对儿子王宇不错,渐渐地也成了陈淑芳家的常客。不授课时,她坐下来和陈淑芳聊天,讲自己的“故事”,说她与乔振龙如何相爱,如何分手。
为了取得陈淑芳的信任,张香梅还别有用心地伪造了一份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的民事调解书。在这份伪造的调解书里,张香梅的“丈夫”乔振龙是某合资公司的董事长,离婚后每月给王宇3000元钱抚养费。离婚后,张香梅分得80万元的财产和一套两居室的房子等等……
张香梅文化程度不高,伪造的调解书上,董事长写成了董士长,离婚条文文理不清,如果仔细审查,里面的漏洞相当大。可是陈淑芳没有顾及这些,教了一辈子书的她坐惯了书斋,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之事。她对张香梅毫无警戒之心。时间长了,她把张香梅看成朋友,有时聊天,还时不时地劝她复婚,听说张香梅与人有暖昧的事情,还常常开导她,要注意分寸,孩子大了,影响不好。
对待王宇,陈淑芳几乎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这个习惯,也是她长期在中戏养成的,中戏那帮孩子,都十分聪慧,与陈淑芳关系好的学生,都是人品极佳,所以她对王宇也没有什么戒心,总觉得离异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可怜,多给点温暖,让他有一种家的感觉……陈淑芳每次过生日,家中会来不少中戏的学生,送来蛋糕,她总要等着王宇来时才切,然而,她没有想到,自己的这种善良竟会成为“东郭先生”,吊起了张香梅母子的贪欲。
层层铺设的陷阱
张香梅通过与陈淑芳接触,发现陈淑芳家底相当厚,老俩口工资相当高,平时又非常俭朴。陈淑芳的老伴又是影视圈中人,经常有片酬,按照常规,演艺界人士都很有钱,陈淑芳应该家有积蓄。
通过推断之后,她开始进行试探。1998年春,张香梅告诉陈淑芳说,财政部要处理一批部长用车,价格不高,问陈淑芳是否有兴趣。
陈淑芳听说一辆“红旗”轿车仅要3万元钱,觉得买一辆车用着也方便,便说:“可以呀,我和老伴年龄也大了,有辆车出门也方便。”
张香梅赶紧灌输有车的好处,并说自己与财政部的关系多么密切,还说,这车处理是非常秘密的,不是一般人能够买到。她劝陈淑芳赶紧取钱给她,一周内就能把车搞定。
陈淑芳答应了,取钱的时候,张香梅又说,她自己也想买一辆,可是手里钱不够,只有一万元钱,让陈淑芳借给自己二万元,两辆车一齐买。
陈淑芳真的给了张香梅五万元钱。可是左等右等,总是不见“红旗”车的影子。
过了一段时间,张香梅给陈淑芳打电话说:财政部卖车的事吹了,有关部门不让卖,钱她过几天就送来,让陈淑芳放心。谁知第二天张香梅就跑来哭着对陈淑芳说,她和那位要员的私情被对方老婆发现了,人家不知从哪找来一帮人,把家里砸得稀烂,取回的五万元钱也被抢去了,没了踪影。她哭哭啼啼地给陈淑芳打了个欠条,信誓旦旦地表示,短时间内一定能还。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陈淑芳应该有点警觉了。可是,善良的陈淑芳还是没有在意。紧接着又一个故事继续了。
没过几天,张香梅给陈淑芳打来电话,告诉陈淑芳说王宇失踪了,四处找不到,她知道王宇和老师关系好,如果有消息或有电话,一定要想法留住王宇。孩子的心理素质差,怕有什么意外出现。
陈淑芳答应了张香梅的请求。她还准备打电话和王宇的同学联系,谁知,还没找到号码,王宇的电话来了,电话那边王宇说,他妈妈要卖父亲留下的房子还租,一套两居室仅卖了6万元钱,他想不开,离家出走了。陈淑芳在电话里不停地劝王宇,并让王宇来到了自己的家中。
得到母亲授意的王宇半个小时后就到了陈家,进屋他就眼含泪水地说:房子是爸爸留给他的,妈妈没有权利卖房,他想把房子赎回来,哀求老师一定要帮他的忙。
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可怜的样子,陈淑芳的心猛地揪了一下,她连声答应说:“老师一定帮你,你千万不要想不开。”她几乎连想也没想就来到了银行,给王宇取了6万元钱,千叮咛万嘱咐王宇一定要想开点,不要与妈妈闹什么别扭。
这11万元被王宇母子拿去以后,如石沉大海。可是噩运还在继续。没有多久,张香梅又一次找到了陈淑芳。告诉陈淑芳说,王宇的“爸爸”乔振龙突发心脏病死了。她不无伤感地表演说,王宇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爸爸”这一去世,孩子变得沉默寡语,好几天一句话也不说。现在当务之急是乔振龙死后的善后事宜,他有将近亿元的资产,存在北京某家银行,这一死,银行想彻底黑了。
“那他爸爸公司方面什么意见?”陈淑芳关切地问。
“唉,别提了,这人在人情在,人一死,人家就变脸了,乔振龙在公司持有相当大的股份,可是公司只答应给300万的遗产,就这,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给。”张香梅信口说道。
“那你打算怎么办?”陈淑芳问道。
张香梅说:“怎么办?说理呀,偌大一个北京还没个说理的地方?王宇虽然是养子,但他是乔振龙唯一的继承人,乔振龙死了,这儿子还在,该给的钱一分也不能少。最起码,那承诺的300万得给吧。银行那边,我已经给我那个相好打过电话,他很愿帮忙,这钱要出来,王宇和我这辈子什么也就不愁了。”
接下来,张香梅又开始设局了。她对陈淑芳诉苦,想和公司和银行理论,离不开钱,可是她缺少现金,谁如昊能帮她,算是救了他们母子。借钱也只是暂时的,她有能力偿还,根本不用担心。
好心的陈淑芳又上当了。张香梅的甜言蜜语和泪水,再次让她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她决定再帮王宇母子一把。于是,她又借给了张香梅一笔钱。
张香梅太会表演了,在接到陈淑芳的钱后,她都认真地写了借条。
拿到陈淑芳的第一笔钱后,张香梅就在北京大西洋新城租了一套170多平米的房子。她带着陈淑芳专门来到自己“家”中,告诉陈淑芳说,这是她的房产,并且信誓旦旦地说,如果还不了钱,情愿把房子抵给陈淑芳。
教授的善良并没有唤起张香梅的良知,她更加变本加厉,不断给陈淑芳编故事,陈淑芳不断给她借钱,第三笔、第四笔……最多的一次,陈淑芳一笔就借给她20万元。陷阱步步深入,不知不觉,陈淑芳将家里的110万元存款全借给了张香梅。即使这样张香梅仍然没有收手,她继续加压,让陈淑芳四处借钱,为了怕人揭穿,她对陈淑芳说,这笔资金已经涉及高层,说出去对谁都不利。借别人的钱,她会付利息,利息可高达20%—30%,只要把遗产要出来。借的钱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陈淑芳不断地上当,她向学生、朋友们、亲戚先后借了60多万元,还把女儿60万元的私房钱也“借”给了张香梅。
与此同时,张香梅用骗来的钱对自己进行了包装,俨然一个富婆的形象。她买了两部车,一辆自己开,一辆让儿子王宇开,把儿子也打扮得像个阔少一般。
230万买来一场噩梦
陈淑芳的善良一次次助长了张香梅的贪欲。而且做儿子的王宇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一个出身贫寒的孩子,在富豪“爸爸”的光辉笼罩下,他又怎样配合母亲从恩师手中一次次套出钱财呢?
王宇清楚记得第一次从陈淑芳老师那里骗出钱后,妈妈喜形欲狂的情景,搬进了大房子,开上了新车,他觉得过去梦寐以求的生活天上掉下来一般实现了,就心甘情愿地充当了母亲的帮手。 在陈淑芳家中,有一次张香梅也在场,陈淑芳无意地问王宇:“乔振龙死了,他是你爸爸……”当时王宇愣了一下,不知怎么回答,他看见母亲张香梅在给自己使眼色,不让他开口,便再也没有吱声。
回家的路上,张香梅对王宇说:“以后老师问你什么,你就答应什么,你把咱家说的有钱一点。”
王宇听从了妈妈的话。以后,陈淑芳问“乔振龙”的遗产,是否有“宝马”车,是否在深圳有别墅,游泳池,他都一一答应。有了第一次骗,王宇觉得收不回来了,面对自己疼爱有加的恩师,他一直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
他和妈妈相当配合,妈妈说他出走了,他就真的一连几天不照面,妈妈说他被人打了毒针,他就真的住进了医院,妈妈说他自杀,他割了手腕。总之,在张香梅面前,王宇始终是个“听话”的孩子,他不知道,每当这些故事出笼后,他的老师陈淑芳的心就被拽走,为了救治王宇,陈淑芳可以说是全力以赴,家里的国库券,女儿的私房钱,老师什么都不顾地拿出来,顶着烈日,已是满头白发的老师站在银行排队取钱,看着人多急得眼泪直流……
谎言早晚有揭穿的一天,慢慢地,陈淑芳觉得不对劲了。一笔笔现金流出,不光是自己的钱,还有亲朋好友的钱,万一张香梅还不上怎么办?陈淑芳越想越觉得害怕,整理一下张香梅所打的欠条,陈淑芳发现竟有61张,高达230万。陈淑芳突然感到有点儿恐惧。
她打电话把张香梅叫到家要她还钱,张香梅有点慌了。她编了个借口,允诺尽快还款,并且写了一个次日的还款书。写完之后,她把儿子王宇叫来,让他也在还款书上签字。
王宇看到了230万这个数字,顿时傻了眼。
王宇知道母亲张香梅是根本没有能力偿还这笔钱的,从写第一份还款书后,母亲已经又写四份还款计划,时间是一拖再拖,明明是缓兵之计,而张香梅回家之后,既不筹钱,又不着急,这让王宇感到慌乱,思前想后,他想到自杀。
2002年5月26日凌晨,正在熟睡的陈淑芳接到张香梅打来的电话,声称王宇服安眠药自杀,现在酒仙桥医院抢救。
陈淑芳夫妇立刻赶到了医院。这时候,张香梅还在编故事,她对陈淑芳夫妇说:“乔振龙”公司只答应给1000万元,王宇受不了打击才服药自杀。
当时的王宇病情十分严重。陈淑芳又和老伴儿一块把王宇送往307医院,做血液透析,老两口轮流看护了于宇三天,直到他脱离危险后才离开医院。谁知才过了一天,5月30日,院方给陈淑芳打电话,告知她的病人突然离去,通知陈淑芳到医院结账。
王宇母子突然间蒸发了,此时的陈淑芳才知道自己真的被骗了,于是向警方报了案。
一年之后,在北京城区一家旅社里,张香梅和王宇被警方抓获。
警方在提审张香梅的时候,张香梅始终不承认自己是诈骗。她说:“我和陈淑芳的事情是债务纠纷,她借钱给我是自愿的,我没有骗她。”
面对钱款的去向,张香梅和王宇始终不说,警方追回的只有两部车,拍卖仅有20多万元。
2004年5月9日,张香梅和王宇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接受审判。法院一审判决,张香梅以诈骗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5年。王宇因骗取第一笔时还是16岁的未成年人,被从轻判处3年有期徒刑。
(根据受害人的要求,文中受害人使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