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建民
读书需要一种意境。安详的心绪,宁静的气氛,都可以把人带入那种恍惚空灵,旖旎美妙的境界中去。心境摇曳不可读书,功利浮躁不可读书,灵魂纷乱不可读书。读书需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鹜。在这种境界里读书,心灵就像开水里的新茶一般,一点一点地舒展开来,或者,你会感到那个热热的杯底从你的心脏熨过,熨开心上的每一根皱折。
找一个幽美如诗的环境读书,的确很难。我想起一个故事,说是古时候有个人为了锤炼自己的意志,专拣市声嘈杂之处读书。我常为之赞叹不已,这种境界,非吾辈之所能急。
我认为,深夜是最宜于读书的时候。这时喧闹了一天的世界已平静下来,而人那紧绷的神经也已经松懈。在一切都做好之后,打开床头的台灯,取一个舒适的姿势,就可以投入到书中的世界去了。这时,自己的思绪可以随着手里的书放纵飞扬,随意飘荡于长城塞北,大荒冰河,去感受历史的汩汩流淌!见证朝代的更替兴衰,触摸曾经辉煌的秦砖汉瓦,倾听一代代伟人的心声……其中感觉如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畅快淋漓,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表达。
记得我国有位著名的学者把读书用古诗概括为三种境界,第一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认为,其中以第三种境界最为上乘。在读书的过程中,书上的东西就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书读多了,就会对书产生一种朦朦胧胧,似曾相识的感觉。而这种境界,则是许多挑灯夜读的人所追求的。
随着窗外夜色渐深,倦意也一点点地上来。于是合上书本,塞于枕下,安然入眠。纵然明天有万劫不复的灾难在等着自己,在梦乡里,自己也会因幽幽的书香而露出一丝无忧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