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杰·
中小学快秋季开学了,全国公认的三大暴利行业之一的教育界,又到了“葡萄熟了”的季节。为治理教育乱收费,教育行政部门照例下发“红头文件”,规定若干“不准”;新闻媒体频频提醒家长要“提高警惕”;被教育支出压弯了腰的家长,千呼万唤:学校收费要合理、合法、公开!然而,有些(不是个别)学校却对这些似乎有了“抗药性”,或阳奉阴违,或避风再“宰”,呈现出一种高智能勒索的特征。教育界的公信力已经降到令人担忧的程度。
教育是我们社会秩序里的最后防线之一,因为它具有塑造民族灵魂的圣地。我们要从维护与巩固社会秩序最后防线的高度来认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家长的警惕是必要的。现在的状况是,学生成了学校勒索的“人质”,家长对不合理收费往往敢怒不敢言,为了孩子不受吃亏,见了老师还得陪“苦恼人的笑”,多采取“算了算了”主义。这从客观上助长了乱收费。然而,家长与学校权利不对等,家长的力量是微弱的。因此,笔者建议;一、对教育收费立法,用制度法规代替现行的“红头文件”和“领导讲话”,对违反法规者依法从重处罚;二、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家长与学校建立契约关系,签订培训教育合同,明确规定收费标准、培养目标、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违约处置等内容;三、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成立由上级、媒体、家长、学校参加的联席会,强化对学校的监督。